傅國湧:隻有“聰明人”的世界是沒有希望的(2 / 2)

我曾寫過一篇《“傻瓜”推動文明》的小文,認為每個人都把生命的主要精力浪費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上,而且都以信奉中國式的犬儒哲學、鄉願哲學為榮,所以我們自古以來就少有特立獨行者,少有甘做“傻瓜”,以“傻”為榮,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人物,這樣的人即便出現了,也往往是以悲劇收場。難怪魯迅會如此沉痛地指出:“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質言之,我們缺少的是一種凡事認真、認死理的“傻瓜”氣,一種天真的“學生腔”。中國的許多問題之所以積重難返,就是因為國人太世故、太老成、太聰明,暮氣太深造成的。

1933年5月,當希特勒權勢顯赫、如日中天時,愛因斯坦沒有停止對法西斯主義、對野蠻暴政的公開批評,有朋友善意地勸他,他斷然回答:“我不同意您的看法,以為科學家對政治問題——在較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就是人類事務——應當默不作聲。……試問,要是喬爾達諾·布魯諾、斯賓諾莎、伏爾泰和洪堡也都是這樣想,這樣行事,那麼我們的處境會怎樣呢?我對我所說過的話,沒有一個字感到後悔,而且相信我的行動是在為人類服務。”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表麵看起來似乎是永遠屬於“聰明人”的,然而,我深信文明的每一點滴進步幾乎都和這樣的“聰明人”無關。甚至可以說,文明從來都是“傻瓜”們推動的。那些皓首窮經、探索學問奧秘的人顯然不是“聰明人”,那些殫精竭慮、廢寢忘食的科學家大半也都是“傻瓜”,那些不為一己私利、真誠追求理想的人,那些為民請命、舍生取義的人在“聰明人”眼裏隻能是“傻瓜”。正是他們,正是這些與“聰明人”做出了截然不同選擇的“傻瓜”們,在日複一日悄悄地推動著文明,推動著曆史。我常常想,如果不是包括愛因斯坦、章乃器這些“喜愛‘傻瓜’和‘學生腔’”的人,一部人類文明史將不知怎樣不堪入目。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對喜愛“傻瓜”和“學生腔”的章乃器們保持敬意。遺憾的是,與處處明哲保身、苟安圖存、永遠將眼睛盯住錢和權的“聰明人”相比,我們這個社會中的“傻瓜”和“學生腔”實在太少了。一個隻有“聰明人”的世界是不會進步的,如果沒有“傻瓜”們付出的努力與犧牲,文明將會停滯,曆史隻能重複。

(傅國湧,自由撰稿人,當代中國知名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