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1 不負如來不負卿(1 / 3)

Chapter 11 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西藏,布達拉宮,倉央嘉措,六世達賴。

隻此片語便能想到西藏那片遼闊無垠的聖潔之地,那匍匐朝拜的虔誠信徒們,那餘音繞梁的藏族情歌。

西藏的喇嘛那麼多,偏偏隻有倉央嘉措被人們深深地記住,記住了他的名字,記住了他短暫而傳奇的人生。

倉央嘉措,他是活佛,受著千萬信徒的朝聖和膜拜;他也是情僧,是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情郎,寫出那樣流傳塵世、讓人感動的情詩。他的情詩,像繁花般撒落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吟唱了三百年,流傳了三百年。

然而,愛情又豈是達賴喇嘛可以觸碰的東西。既然是活佛,上天賦予你至高無上的身份,便也剝奪了你在世俗的情愛。

一般的達賴喇嘛在被選定為轉世靈童後就深居宮中修習佛法,世間的情愛,對他們來說從一開始就未曾觸碰,亦不會向往。而倉央嘉措卻偏偏不是,這個在浪漫凡塵生長的俊朗少年,又怎能讓他斬斷情絲,無牽無掛。

其中的緣由還得從五世達賴阿旺洛桑嘉措開始說起。洛桑嘉措是個天資不凡、擁有雄韜偉略的達賴,也無疑是藏傳佛教史上功勳顯赫的活佛。在西藏長達幾百年的教派紛爭之後,洛桑嘉措用盡一生的力量終於確立了格魯派的統治地位,他不僅為格魯派找到了大清王朝作為強大的靠山,重修了布達拉宮作為世代達賴的居住地和宗教、政治中心,更得到了萬民的臣服與朝拜。

到了晚年的洛桑嘉措專心修行著作經典,把政治重任交給了桑吉嘉措,並將他任命為巴第。年輕的桑吉嘉措深知這是多麼艱巨的任務,看似風平浪靜的西藏實則暗潮洶湧,其他教派的勢力雖然被壓製住,但都虎視眈眈,等待時機。

1682年,六十六歲的五世達賴洛桑嘉措在布達拉宮圓寂了。

麵對政局的不穩定,桑吉嘉措決定秘不發喪,一方麵用五世達賴的名義主持政局,一方麵派人偷偷尋找轉世靈童。

這位轉世靈童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出生於西藏南部一個叫作門隅的地方,這是個民風淳樸、熱情奔放的地方,世代居住著門巴族人,人們信奉的是寧瑪派(紅教),在這個教派裏,宗教和愛情是不衝突的,僧人亦可娶妻生子,寺院內外常常回蕩著悠揚的情歌。

倉央嘉措的父母都是淳樸而平凡的農人,也是紅教虔誠的教徒。當倉央嘉措出生的時候,天生異象,七輪朝日同時升起,彩虹罩屋。倉央嘉措的父母覺得這是佛祖的恩賜,是對世代門巴族人樸實善良的嘉賞。

他們不曾想過,這個孩子日後會成為六世達賴,西藏至高無上的活佛,他會住進布達拉宮,受到萬民的膜拜。

在倉央嘉措一歲的時候,兩位穿著紅色僧衣的出家人突然來到這偏遠的農舍。當這對普通的農家夫妻得知自己的孩子竟是轉世靈童的時候,他們被這從天而降的榮光震驚不已,但他們同時也被告知倉央嘉措不用即刻離開家鄉。

這兩位神秘的僧人便是桑吉嘉措派去的使者,他們日後成了倉央嘉措的師父和貼身侍僧。之後的歲月裏,他們在民間傳授倉嘉央措佛法,雖然倉央嘉措自幼天資聰穎,但他並不知道這佛經和高僧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即使是住在偏遠的門隅地區的農家夫婦,也知道上層社會的政治鬥爭殘酷而激烈,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日後會卷入怎樣的紛爭中,但求他在身邊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生活原本的美好。而他們終究也沒有等到兒子成為活佛的那一天,在倉央嘉措還年幼的時候,父親便病逝了,倉央嘉措九歲那一年,他開始正式進入當地的寺廟學習佛法,離開了母親的身邊,而那一次的離別,竟成了永別。

倉央嘉措就這樣在浪漫樸實的家鄉漸漸長大,從男童到少年,俊朗的麵容透出一種秀逸之姿,清澈的雙眸帶著溫柔如水的淡淡憂傷,身邊是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浪漫草原,耳邊傳來的是家鄉曼妙動人的情歌。

你重我的情深

我敬你的心誠

祝願白頭到老

攜手朝拜佛聖

那一天是一個初春,倉央嘉措學習完早課,得到應允後便獨自離開寺廟,來到熱鬧的街市。透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倉央嘉措看見一個少女美麗的身影,在那個情竇初開的年紀,也許隻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兩個人竟這樣透過來來往往的人群觸到了彼此的雙眸,沒有羞怯,沒有躲避,像是被什麼力量所牽引。

穿過人群,倉央嘉措走到少女的麵前,微笑著對她說話。少女對倉央嘉措突然前來的腳步和話語有些不知所措,她從未見過一個少年有如此精致俊朗的麵容,她聽到了他的名字—倉央嘉措。而倉央嘉措也深深記住了眼前這個美麗絕倫的少女的名字—仁增旺姆。本來還想再多說一些,突然有個中年女子喚少女的名字,仁增旺姆羞怯地轉身離開了。倉央嘉措看著她漸漸離去的背影,內心像是被什麼觸碰著,久久不能平息。

第二天做完早課,倉央嘉措便迫不及待地去昨天的那條街道尋找仁增旺姆。像是心有靈犀般,仁增旺姆竟正站在昨天他們相遇的地方等著他。

那一天,他們說著笑著便走出了街市,那一天,漫山遍野是無垠的草原青草生長的味道,倉央嘉措就這樣輕輕牽起仁增旺姆的手,她的手那麼柔軟,又因為緊張手心帶著濕潤。少年情竇初開帶來的青澀愛慕讓他們的心跳個不停。

倉央嘉措告訴仁增旺姆,自己是寺廟裏學習修行的僧侶;仁增旺姆也說起了自己的身世,她自幼父母雙亡,被姨母一手帶大。姨母也是個苦命的女子,因為不能生育,隻得嫁給一個長相醜陋的小商販,不料丈夫還在一起販貨的途中遭遇了搶劫並被殺害。姨母就這樣年紀輕輕成了寡婦,正值那時仁增旺姆的父母雙雙去世,便與她相依為命。姨母在街市上開了個小小的店鋪,維持兩個人的生計。

都是貧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又都遭遇了父母雙亡的傷痛,他們仿佛可以在對方眼裏看見自己的影子,看見孤獨的憂傷,看見彼此的愛慕之情。

在十四五歲青春懵懂的年紀,倉央嘉措為心愛的姑娘寫下了一首首情詩:

從那東方的山崗

升起了皎潔的月亮

含母愛的姑娘臉龐

浮現在我的心上

上天讓倉央嘉措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見了自己的初戀究竟是幸運又是不幸,幸運的是他作為不可以問塵世情愛的達賴,還可以在美好的年紀擁有青澀的初戀;不幸的是,這終究是一場沒有結果的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