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馬幫商隊(1 / 2)

1907年過去了,過的這個年是吃好也喝好了,年後到種田地還得一段時間,也還不到雨季還可以出去做點事做,年後就不去做強盜了。楊立春去和村裏的老人商談過幾次也沒有得到解決的辦法,反正村裏是沒有什麼好營生,這時代交通不便,什麼都缺。看著村裏的年輕人每天都無所事事,隻好和村裏人商議是不是到遠處去看看,家裏缺什麼可以買回來,如果量多也可以賣給別的村需要的人,這樣不就把生意做成了嗎。老人也沒有人去過太遠的地方,也沒辦法拿主意,這事楊立春又發揮一下先知,這次就把定目標定為去省城,路途太遙遠不適合老人行動,就組一隊年輕人去,再加幾個身體好的中年人就成。

過了元宵節後這次的隊伍就出發了,因為沒有什麼危險性,還有就是出去擴寬眼界長見識,除了有5個年齡大的帶隊,其餘都是年輕人,村子裏的年輕小夥都走了2/3。這個隊伍也達到了50多人,這次楊一龍也隨隊出發,和楊立春兩人帶了3匹馬,一匹專馱運東西。楊立春和楊老人以金抵押拿了900倆銀子,其中500是銀票,這次都帶在身上了,去就是準備花錢買東西的。路上安全到是不怎麼擔心,好多人都帶著槍,再加上人也不少。剛出發時大夥的興致還是很高的,可這年代沒有通公路,走的都是馬道山路,雖然一路上風景都還不錯,時間長了就都煩了。村裏人都沒有去過省城,楊立春去過但那是百年後坐車去的,這一路上也隻能是照著大方向走,路上見人就問路,這樣子才不至於走錯路。

在沒有走錯過路的情況下,到省城也是22天後的事情了,這一路走來還是輕裝上路,路上都沒有什麼耽擱。這沒有路還真是不方便,說要致富先修路還真沒有錯,以前看著架橋就過去的地方,現在騎馬都得走半天,滇西的山路就是典型的望山跑死馬。一路上楊立春的感覺就是大家都還很窮,人口也還不是太多。進了省城楊立春也不敢到處走了,和記憶中的沒有一點能對上的地方。首先是還有那種古代的城牆,進出都得經過城門洞,城裏邊的房子也沒有什麼高樓,大多數的磚瓦房也就兩層。按原計劃要在這裏呆15天,進城就打聽哪裏能住店,其實進去在城門邊不遠就有大車店,裏邊能吃能住還幫喂馬。安頓好楊立春就要出去看看現在的省城,人太多也就分開行動,有要去看去玩的,也有累了要休息的。

這隨便轉轉就穿城而過了,現在這地方還沒有後來的縣城麵積大呢。轉一圈回來也就對這個時候的省城有了最初的了解,以後比這大十倍麵積的省城楊立春可是呆了4年。這新鮮勁過去就得好好想想這次來的目的,其實楊立春最想買的是槍,買一支好步槍,能帶槍的年代有槍也對自身的安全有保障,再說槍對男人的吸引力還是非常的大。其餘的食鹽,布匹的東西都交給懂行的大人去辦,楊立春就帶著幾個人滿城轉著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的也買點帶回去,隻要是需要的和價格合適的都買點,反正這次出來帶了10多匹馬來運東西的。

這一天楊立春和小夥伴們正在街道上轉悠,看到遠處走來一個老外,這個地方外國人還是很少的,楊立春就想著問問這個老外也沒有槍,大清朝是造不出什麼好槍了,還是問問外國人吧。走過去就對老外說HELLO,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聽懂,看樣子是歐美人不錯的。除了這HELLO外楊立春也不會別的,雖然學過可也整不出幾句。還好人家帶著翻譯,楊立春就問他有沒有槍,還比劃了一下,翻譯和他談了幾句後回答說是有的,有就得好好談談,在馬路上是談不成的,就找了一家茶樓去談。

翻譯說老外是德國人,叫什麼楊立春才不管呢,隻要他有槍就好。說是來中國做生意的,來這裏是來考察市場,要楊立春來說這家夥就是個軍火販子好吧,德國人一邊說著中國是什麼黃活論,一邊往中國賣軍火,還幹得比別人更快更狠,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禍害才對。跟楊立春一起的小夥伴們是第一次見到藍眼睛黃頭發的外國人,都像看動物園裏的大猩猩似的盯著看,這一會兒都跟在後當跟班呢。到茶樓後雙方正式開談,一邊有槍一邊想要貨,還真不好談,楊立春也不知道這個時候的槍支買賣價格如何,怕太急了對方抬價,就說自己隻要10支加一定數量的子彈,主要還得先看看實物喜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