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學生分好班後,女校沒有什麼問題,男校準備楊立春又和教師談了一次,主要是分配以後的工作。賣對聯的杜老爺爺以後就暫時代理兩校的校長之職,楊立春隻管出資看結果,其餘6人中找一個懂點軍事知識的出來,楊立春準備讓他先教一段時間準備去省城參加講武堂考試的這些人,以後這樣的班可能一直都會保留也不一定。這次村裏人全部過濾了一遍也才湊齊10個有點文化基礎的,從外村也隻招到了12人,今年就先送這22人去考考看了。
這些教師中有一個以前在地方訓練團當過師爺的,就確定他先給要去考試的人上課。還剩5名教師,楊立春的意思是從中挑一個知識全麵的老師出來代課,如果有哪位老師有事不能上課就由他頂崗,剩餘4人剛好教4個男生班,老師們也覺得這個主意好,這事就由他們下去分配。不管事啟蒙的還是要去參加考試的,都已經在學校正常上課了。楊立春還得主抓村裏的隊伍訓練這一塊,現在農忙也快結束了,緊跟著就得訓練隊伍,村裏40歲的都拉來了也才上百人,村裏人找來的親戚和熟人朋友也沒到100人,全部連兩百人都不到。前後兩次買了共150支步槍,10支狙擊槍,還有去緬地弄來的20多支舊步槍,這不要火藥槍都夠人手一支槍了。這人還是少了,還得多弄些人加入自己的隊伍,不要到用人時方閑少,招來的人不一定都要一直跟著才顯得強大,招來訓練幾個月,到時候把村裏多餘的火藥槍都給他們,沒事就回去,有事再招回來,村裏的隊伍就是主力部隊,他們就是地方後備民兵。
楊立春叫上楊一龍的父親和村裏另一家姓楊的家主,兩家羅家話事人,共5人往後世鄉政府所在地去招兵去,那裏是楊姓和羅姓的聚集地,兩姓人占總數的半多。楊立春的身後照樣豎著“楊”字大旗,想不顯眼都不行。到地方就分開行動,兩姓不在一個地方,最後在中間彙合。楊立春這一路到楊家地方後見人就把招人的事說一遍,有想去的過幾天農閑就可以去,訓練包吃住,到農忙就結束訓練可以回家幫忙。這一天轉下來有意願和心動的人還是很多的,第二天楊立春帶著羅林達和另一個小夥子3人到了隔壁村,這是以前老舅他們村,到這也是來招人的,跑到晚才會家。
騰越貨鋪傳來消息,訓練隊伍的教官找到人了,過幾天教官安排好家中事就過來。還有就是孟大叔讓小兒子來參加隊伍的訓練,他們一共來了4個人,3個男的參加訓練,孟大叔的小女兒來讀書。楊立春和他們吃了一頓飯,安排了孟小妹去女校,送到大門口都沒有進去,裏麵什麼都有不用擔心,3個男的就住在訓練場了,教官沒到還沒有開始訓練,現在先熟悉地方,過不了幾天就得訓練了。這幾天每天都有人來報道要參加訓練,這都是楊立春跑了兩天的成果,到半個月後教官到來時都已經招到了300多人,加上以前村裏的都有500人了。弄得原來的住宿都不夠,在大家的幫忙下又連著蓋了幾間才全住了進去,楊立春還和大家說以後出去打仗就得自己蓋自己的窩,現在是先練習練習。教官是清朝部隊退出來的老兵,有過剿匪的實戰經驗,雖然清朝兵勇的實力越來越不行了,但楊立春就看中了他的實戰經驗。沒有上過戰場見過血的新兵都不能算是兵,能出去當強盜的當兵都不一定行,楊立春現在也就一沒見過血殺過人的新兵蛋子。教官來之前還以為就是一個村裏幾十人訓練一下槍法之類的就好了,到地方一看有這麼多人也有點吃驚。不過楊立春說了,他想怎麼訓練就怎麼訓練,要的就是能打勝仗隊伍,能快速殺死敵人的方法,過程不重要,結果好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