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亂將至(1 / 2)

司天監見皇帝這般模樣,更是不敢怠慢,一揮手,數千人形成的隊伍便又齊齊跪在了祭壇下方。

司天監與助手耳語一番,美國多長時間他們便準備好了,他竟是打算換一種方式繼續求雨。這次的場麵竟是比方才還大。

最前方的自然是司天監最高位的人作為這次祈雨的領頭之人,一排排黑色的帽子就在隊伍中蜿蜒開來。那帽子上插著孔雀羽毛,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一丈高的杆子,杆子上插著數十支羽毛。

從祭壇上看下去倒像是一群孔雀在風中起舞,祭壇上有數十名女子穿著巫服,臉上被各色的顏料塗抹著,那頭上頂著的便是由孔雀翎毛製成的羽貌。

最上方的祭司手中拿著一節嫩綠的柳條,他將那柳條放入一旁省著清水的祭壇中。而後便是手一揚,水便順著柳枝撒開。

台上柳枝一擺抬下眾人手中的竹竿便上下舉起,一步步緩而慢,卻是整整齊齊。

他們口中一邊唱著聲樂一邊更著節奏舉起手上的竹竿,台上穿著巫服的女子便隨著台下清唱的調子開始起舞。

這浩大而嚴肅的祭壇上隻回蕩著上千人的祭詞清唱,密密麻麻的孔雀羽毛在陽光的照射下竟有些晃眼。

百姓們見司天監重整戰鼓,便又都齊齊在外側跪著,隻望神靈能聽到他們的祈禱之聲。

“請神明降雨,佑我大齊。”

“請神明降雨,佑我大齊。”

這一聲聲皆從百姓口中而出,他們匍匐著隻盼神明能夠看見他們的真誠。

然而這般比方才更是浩大聲勢的祈雨依舊沒能求到一絲半點的雨,那太陽仍然高高的掛在天上。

皇帝見司天監祈雨仍然沒有成效更是大怒,便差人把司天監喊了下來。

以司天監未盡全責導致雨神不降雨惟有便要罰司天監,而這不過是皇帝想要找一個借口來穩定民心而已。

司天監掌事很是惶恐,連忙朝著皇帝就是一跪,匍匐在地大喊冤枉:“微臣冤枉啊,還望陛下明察。”

皇帝坐在龍椅之上,臉上的威嚴更是不必說,他耐著性子問道:“你有何冤枉。”

司天監見皇帝開口詢問便又是一陣叩首,而後顫顫巍巍的說到:“回稟陛下,此次祈雨並非微臣無能,而是我朝有擋國運之人,故而雨神才聽不呼喚。”司天監這話說的鄭重,再沒了之前的唯唯諾諾。

荊浤一愣。

司天監繼續道:“方才臣已向天神請雨,卻是已經被批準了,奈何卻總有一道邪氣攔在半空,使那雨落不下來,這也正是之前為何刮了風,陰了天,卻如何都沒有雨。”說著他便跪了下來:“定是有奸人作祟,才阻擋我朝國運。望陛下明察啊。”

皇上未置一詞,卻是起身走了。這祈雨竟也是不了了之了。

於是民間在此之後便起了流言,這些流言無一不是針對皇帝荊浤而來。四下百姓議論紛紛,那些流言是越傳越烈。

這流言也隻是在市井小巷之中流傳,百姓也隻能悄悄的議論著。

抱著孩童的婦人站在屋簷下望著天上炙熱的太陽,轉而撫了撫懷著的孩子歎道:“這天是過不去了。”

另一名婦人則是坐在水井旁看著那深深的井水,那一道痕跡還清清楚楚的印在井內邊緣:“嫂嫂,我聽說是這大齊皇帝不明理,國難將至啊。所以這天才不下去,是天上的神明在看著。”

屋簷下的婦人慌忙將懷中的孩子擱到一旁,而後便是四處張望,便急急跑到水井旁:“弟妹莫要亂說,這話可是要株連九族啊。”

年輕些的女子穿著粗布衣裳,頭上隻用一隻竹筷挽著婦人鬢,年輕的婦人卻是歎道:“被那皇帝聽到了又如何,這樣的天就算不被那皇帝處死也要渴死。”

雖是這樣說卻也不敢太大的伸張,於是兩名婦人又開始哀歎起來。

這樣的傳言不止是她們悄悄談起,便是這四處的人都在談論。

一時之間婦人間便是一傳再傳,而後便是市井小巷中都在流傳著這樣的事情,好似隻是想為這大旱的天找個借口罷了。就算對著這樣惡劣的天氣也有個人數落,來發泄情緒。

然而誰也不知道是哪個人第一個提起,也沒有人去關心這些。

傳到地方官員的耳中,那些人便是誠惶誠恐。雖然是小小的地方,但若是傳開那便是失職。

為了不讓流言拓散,那小地方的地方官便開始恐嚇百姓,好讓他們閉嘴。

而市井中的人物哪個不是潑皮,更有婦人對著縣令就是破口大罵。更讓這流言越壓越是厲害。

為了不傳到京城,壓製住這些人。地方官便開始抓人,將那些一直不停勸的市井之人關進牢獄之中。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效果,大家好似說好了似的對著官府大門就是一陣砸。最後那些人也隻是被關了幾天便就放了出來,雖是各處極力壓製卻擋不住那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