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亂將至(2 / 2)

而後這些傳言便是在民間越演越烈,好似那三月枯草沾上了火星子,以極快的速度蔓延開來。

上位者最怕的是誰,那就是這民。

後來各地都流傳者,盡都是大齊皇帝如何如何才導致這天災。

在民間的某處茶樓之中坐滿了各種各樣的人,有男人女人小孩甚至還有商人。

站在上方的便是一名男子,底下一群人坐著板凳準備聽這人講話。

此人原是說書人,現下卻說起了這天災之事。現下傳的沸沸揚揚的事情被捅了出來,這些人自然要拖家帶口的來細細聽這事。

那人穿著平常的衣裳,長相也是相貌平平。他一掀長袍,左腳便站在凳子上,而後身子向前一傾。

“大家都知道四下流傳著大齊皇帝不是明君,故而引來天災之事。這些也隻是流言,沒有確切的說法。”

他清了清嗓子,看著眾人一臉好奇的樣子,而後繼續說道。

“我們都處在這小市井之中,自然不知道外麵發生的事情。我倒是有個朋友剛從那西北淩極郡回來,那裏可是從當地道觀中挖出來的一顆大石頭。那石頭可不是一般的大,挖出來的時候可是占了那道觀好大一個位置。

而這石頭可不是一般的石頭,有人前去看時發現那石頭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神文。當下道觀裏的道士便是對著那石頭就是拜。”

他又眼神一掃,看著大家一臉驚奇的樣子,而後問道:“大家可知這石頭上寫的什麼?”

那些人一聽神石便覺著那石頭上的字肯定是上天傳達的聖意,便更是好奇,一眾人迷茫的搖著頭,卻是雙眼發亮想聽接下來的事情。

說書人換了一隻腳,喝了口茶,又慢慢道來。

“那石頭上的神文被翻譯了出來,上麵寫道:天大旱,畏之國。君不明,民不生。故而為之,神而怯之。皇情悼湣,切心纏痛;胤嗣長號,跗萼增慟。慕結親遊,悲動氓眾;憂若殄邦,懼同折棟。嗚呼哀哉!”

“這大概意思就是說這大齊皇帝不是明君,才導致這天下大旱是這老天爺的懲罰啊。”

四下眾人雖聽不懂那文鄒鄒的句子,但聽到後麵那句話更是確定是這大齊國的皇帝帶來的災難。

而後這神一般的留言便是越拓越散,就連那小兒也會吟唱:

君不明,國而亡。大災難,大齊君。

天不下雨農民便是沒有收成,而莊稼也是被活活曬死。

四下便是又想起那之前江北的洪水之災,想來這大齊國皇帝坐上皇位之後就是天災不斷,於是農民們被逼無奈,但卻相信這大齊皇帝就是這天災的源頭。

於是西北的農民們結著隊伍便發起了一陣暴-亂,要把這大齊皇帝拉下龍椅。

各地的官員被這農民鬧的連連叫苦,最後無可奈何才報到了京城。

皇帝荊浤知道這暴-動後便是大怒,連連摔了幾道折子。

地上的官員連忙烏壓壓的跪倒在地,誠惶誠恐的顫抖著身體。

“皇上,這暴民若是暴-動到渝京那可如何是好啊。”

一向愛民如子的荊浤又怎能不管,現下司天監求不到雨,還稟以有擋國運之人。

現下這擋國運之人倒是扯到了自己身上。

荊浤皺著眉頭,臉上的皺紋卻是在臉上形成了一道道鴻溝。

地上的臣子又說到:“這民間的流言若是不平息恐是要釀成禍端,這些暴民便是聽信了那些流言。”

這暴民暴-動,若是不加以阻攔必將釀成大亂。

可這事情的源頭還是起於那流言的源頭,若沒有這流言這些農民豈會不顧性命暴-動。

現下最主要的事情便是平息這流言,平息流言便是要找到散播流言的人。

此刻由於西北大旱之事,荊玄荊泰荊楚幾人倒是齊齊站在大殿之內。

太子荊楚一向是禮賢下士的風範,如此機會又怎能放過,於是便走上前在禦桌前跪下請命:“父皇,兒臣願意徹查此事。”

荊玄見這情形卻是不放心,此事事關重大定不能輕心,而且太子這人著實叫他琢磨不透,之前那些事荊玄對他起的疑心並未消失,卻是愈演愈烈了。於是他也上前請命跪在太子荊楚一旁說道:“兒臣願意一同前往。”

上次洪災便是荊玄去的,顯然這次皇帝荊浤並不想讓荊玄前去。

皇帝疼愛這個兒子,這等事情讓荊玄去怕是免不了要受些苦頭。

而太子更是這國家未來的繼承人,若是出了什麼事情更是無法說。

皇帝荊浤看了他二人一眼,而後眼睛便轉向荊泰:“你們二人都沒有經驗,倒是荊泰長年征戰,定然比你們去要好。”

荊泰一聽隨即走上前去:“兒臣願意前往。”

荊玄和荊楚都是一愣,而後卻也沒再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