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食品營養常識須知(13)(1 / 2)

認真而有規律地吃好早餐,是維持人體健康所不可缺少的。理想的早餐,應該掌握合理的就餐時間、營養質量和主副食的搭配。大多應在起床後30分鍾吃早飯較適宜,進餐不能匆忙,更不宜邊走邊吃,應在平靜安逸心情中有15~20分鍾的就餐時間為佳。

午餐應該有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饅頭)為主的足量食品,現在由於工作節奏的加快,中午休息時間縮短了,許多人中午吃好有一定困難,而吃快餐則比較簡單,但應達到營養配餐的要求。

晚餐如何安排。有些人習慣早餐、午餐吃得簡單些,到晚餐時,家人團聚,雞、魚、肉、蛋、菜特別豐盛。其實,這種安排並不盡合理。據生物學家研究,早餐應攝入高熱能,午餐要吃飽,晚餐則宜少食、清淡,以七成飽為宜。因為人體內的各種生理功能、代謝變化,都有內在的生理節奏。傍晚,血中胰島素的含量就上升到高峰,而胰島素可使血脂轉化成脂肪貯存在腹壁之下,使人日漸肥胖。有人做過實驗,兩組人進食同樣的油膩食品,一組是在早餐7:00進食,另一組則在傍晚18:00進食,結果前者體重逐漸下降,後者的體重則不斷上升。肥胖是許多疾病的信號,人到中年後的肥胖更是衰老的先聲。一些人為了減輕體重盡力控製飲食,但收效甚微,這常因不知道控製晚餐所致。晚餐太油膩,容易造成血脂量增高,加上睡眠時人的血流速度明顯減低,大量血脂便易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從而會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等。

實踐中有人總結出“晚餐四戒”:一是晚餐莫過遲。如果過遲,飯後不久即上床睡覺,不但胃腸的緊張蠕動而難以入睡,而且容易做夢,睡眠質量不好,影響大腦休息。二是晚餐莫暴食。晚餐過量,加上吃飯速度過快,會使胃機械性地脹大,容易導致打嗝、發生消化不良、胃痛等現象。患有胃病和十二脂腸潰瘍的人,晚餐過量,還可能引起胃穿孔出血,甚或危及生命。三是晚餐莫厚味。晚餐貪食魚、肉、蛋等厚味食品,在飯後活動量減少和血液速度緩慢的情況下,胰島素能使血脂轉化為脂肪,積存在皮下、心膜及血管壁上,久而久之,會使人逐漸肥胖起來,容易導致心血管係統疾病。四是晚餐莫飲酒。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飯後酒能加速血液循環,使人興奮,影響睡眠。經常晚餐飲酒,還會使血糖水平下降,引起“精神性低血糖症”。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和肥胖症的人,晚餐就更不能吃過多的葷食,而應以清淡食物為主。

編製一日三餐食譜的方法

在編製一日三餐食譜中,首先應該根據調配平衡膳食的方法和要求,把每一個人一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的量計算出來,再根據主、副食的不同需要,引出~日三餐菜飯的名稱、數量。

其次,在安排主食食譜時,可根據每人的需要量,算出月定量來。如:父親主食定量20千克,母親15千克,孩子11.3千克,全家每日約食主食1.5千克,而這1.5千克主食中,要調整好營養搭配,即主食中不足的營養,要從副食中補齊。為了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主食也不能全是大米和白麵,而要安排些綠豆、紅小豆、玉米麵、小米等混合著吃。如早上可吃玉米麵粥或小米粥配饅頭等。

再次,在副食的安排上,應該考慮到蛋白質的供給。如上述說,三口之家根據營養來計算,全家每天約需要蛋白質20s克,一日三餐的1.5千克主食已提供121克,其餘需要從副食中補充84克蛋白質。但在這84克蛋白質中,動物蛋白質最好能占全部蛋白質的三分之一,即68克其他不足部分,可由豆製品來補充。另外,還要考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供給。這兩種營養素大多需要每天從新鮮蔬菜和水果中獲取。因此,每人每天最好能吃到0.5千克新鮮蔬菜,而且是吃綠色或黃色、紅色、橙色等帶色的蔬菜為好。如果有條件者,能每天吃點水果最好。那種平時湊合,周末或月末“打牙祭”的辦法是不符合膳食營養衛生的,如果一下子吃太多的蛋白質、高脂肪食物,會造成營養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