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鎮是大元帝國一個很普通的鎮甸,自一千兩百五十六年前大元軍隊平定朔方以來,這裏的人都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而雷澤宇現在就生活在這裏。
大元,一千兩百四十五年前建國,定都滎陽,是橫亙在大陸中部的巨擘。
不過周圍國家都習慣叫這個龐然大物為北元。朔方城是大元帝國最北端的超級大城,自朔方北上而去便是荒原。
荒原,目前並沒有人知道具體的麵積有多大,隻知道這塊草原和荒漠的集合體占據著大陸北麵所有的土地。
大元包括在大元立國之前的那些國家都對荒原做過開發,但是成果並不顯著。
因為很少有人能在這塊廣袤的原野上長久的待下去,除了心智極為堅定的人,可以依靠心中信念在這裏生活一段時間之外,沒人會來到這裏。
草原天生就不是農民子弟呆的地方,那裏隻有無邊的原野和數不盡的寂寞。
荒原上原本生活著一些遊牧民族,但是在大元建立之後的數百年裏,不斷內附,現在草原上已經見不到放牧的牧民了。
人們隻是在零零碎碎留下來的一些民歌裏才能領略到放牧民族的風情,但即使是世世代代在荒原上放牧的牧民都不喜歡荒原,因為他們在荒原上得到的隻有無邊的苦難,所以在中原王朝強盛之後,無論是屈服還是內附都是他們必然的選擇。
尤其是大元帝國的軍隊北出朔方城打擊草原上的單於王庭後,整個草原分崩離析,再也無法恢複前朝一統草原的輝煌。
荒原的開發自古以來就是個大難題,很少有人願意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得不到回報的事情上,當然這並不包括皇室,他們需要在政治和軍事上做些事,這就造成了皇室是為數不多的幾個願意開發荒原的勢力之一。
在大元王朝,人們有品種齊全的紡織材料和肉製品,完全不需要荒原上的產出,這是沒人去荒原的根本原因。
大元帝國東部走廊的大片棉花種植農莊,為大元的子民提供了超過九成的製衣原料,還有一部分是用不起棉布的人,他們用的是精心鞣製過的皮革和麻布做成的衣服。
在大元皮製品屬於大路貨,因為西部草原上有著整個大陸上最大的牧區,為大元提供日常需要的肉製品和皮革製品。
西部草原雖然要比荒原上的草原麵積少很多,但是西部草原有著先天的優勢,按照現在的說法屬於黃金草場,光照充足,雨水豐沛,草種優良。
這些情況讓物產本來就不是很豐富的荒原先天就處於劣勢地位,很難讓人有開發的念頭。
由於大元起勢於南方,自大元建國以來,向南方投注了極大的財力人力,用於南方的開發,這也是荒原得不到重視的主觀因素。
現在把持朝政的官員集團幾乎都屬於南方,少數幾個來自北方的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閑職,沒有人能改變現有的發展方略。
更何況,南方確實要比荒原值得開發。自元建立以來,南方開發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過,幾乎無法統計的各種資源島嶼和海產,讓大元這個兩麵臨海的國家收到了極為厚重的收益。
這要歸功於自元太祖起兵時就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元水師。
大元兩麵臨海,水師地位十分重要。在大元皇室起兵之時就控製了南海水師,在後來的北征過程中又逼降了東海水師,從而控製了整個北歸航線,為國內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保障。
在建國後南海艦隊繼續保留,以形成對南方各國的威壓,東海艦隊拆分為東海艦隊和北海艦隊,由軍用轉為物資保障部隊,為大元提供大量的海產資源。
而到了現在南海艦隊其實也是歸屬到物資保障部隊裏麵了。在南海已經找不到可以和大元水師較量的力量了,而南方諸國也是內附的內附,稱臣的稱臣,所以南海水師現在隻是武裝威脅,實際戰力並不突出。
在海洋資源被不斷開發的情況下,北方的荒原進一步被遺棄,現在隻能見到大元軍方的養馬場,其他的就都見不到了。想要政策往北方傾斜可能還需要一千年,海洋資源暫時還看不到有無法供應需求的情況發生。
而就在荒原深處的某處不為人知的山穀裏卻有著幾道身影在慢慢的走動,如果大元帝國的北方大將軍許繼知道這種情況一定會馬上派出偵騎去探查具體情況。
這也許會是再一次發動荒原戰爭的契機。
隻不過現在這些人肯定不會被人發現,因為就連距離這裏最近的大元養馬場快馬到這裏都要五天的路程。
這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大元軍方的巡查距離,自荒原上各部落內附之後,北方軍務司就確定了大元邊軍的巡邏範圍,北出放馬場一百二十裏,也就是快馬兩日的距離。
在以前的文字曆史中很少提到這些已經遠在極北的荒原深處的情況,而曆史上也少有中原王朝能夠到達這裏,大元帝國是因為北方遊牧民族已經內附,北方再無大患,製定了寬鬆的北方戍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