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詭異(3 / 3)

原先抵達倭國的水師官兵迅速接管了定海號戰船,加上原來穆家暗地裏依照戰船規模設計的商船,周世平手裏的水師迅速建立了,5000水師官兵,20艘戰船,一支有著強大戰鬥力的水師出現在了倭國。

倭國的皇帝位,一直空缺,眾人都等著周世平,到達倭國以後,大家都勸周世平稱帝,周世平拒絕使用皇帝稱號,改為首相稱號,意思自己還是大周第一丞相,倭國一律使用大周年號。在周世平的內心,是要徹底改變大和民族的習慣,讓他們轉變認識,認為自己是大周的子民。

倭國的管理,一律是按照周世平原來的安排進行的,所以說,周世平沒有太多的事情做,堆積如山的物資,保證倭國短期內不會出現問題,而且,倭國的百姓,已經熟悉了糧食種植的辦法,最主要的,是倭國盛產白銀,這是周世平最大的依仗。

家族式的管理,已經不能適應倭國的局勢,官員的委派,亦不能太過隨意,故周世平到倭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了科舉考試,周世平的考試,和大周有所不同,詩詞還是主要的,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視,周世平要依靠中原文化,經過數年的努力,徹底同化大和民族的一些認知,如今的倭國百姓,遠遠不能和前世的情況相比,同時,袁自立還開了農科、製造科等等,這些科目,主要是考實用技術,考取了,同樣可以授官,袁自立對縣郡的官吏職能,重新進行了劃分,民生、司法分開,知縣主管民生,縣丞主管司法,主薄跟隨知縣,主要關心民生事宜,縣尉跟隨縣丞,主要負責司法事宜,一縣之縣丞,必須精通律法,縣丞認為是正確的判案,可以堅持,知縣不得隨意更改,至於主薄和縣尉,各有側重,主薄重點管理技術人才,縣尉主要管理巡捕房和一縣治安。

周世平做出這樣的變革,主要考慮到倭國需要加快發展,否則,他會完全照搬大周的模式,現在,周世平不能耽誤,要盡快讓倭國發展起來。

周世平最大的變革,是準許女人做事了,當初,做出這個決定,受到的阻力最多,周家幾乎是人人反對,可是,周世平堅持自己的意見,在周世平看來,倭國的人口,本來就不多,若是所有的女人都呆在家裏,能夠做事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女人一定要出來做事,再說了,女人在某些方麵做事,不一定比男人差。周世平首先讓姬晴怡帶頭,姬晴怡進入了戶部,學著管理財政,其餘的妻妾,一律出來做事,不過,都是在中京,很多進入了戶部的商貿司,周家的丫鬟,除了少部分留在府裏,其餘的都派出去做事了。周世平此舉,收到了巨大的效果,倭國人口不多,經曆了庫武家族幾年殘暴的統治,大周搬遷來的商賈特別多,這些商家,做生意的時候,極其缺乏人手,而女人能夠做事,解決了他們的難題。

周世平大力提高官吏的待遇,官吏的俸祿是大周官吏的5倍左右,周世平明白,市場的繁榮,需要消費,否則,沒有人買了,一切都是白搭。周世平更是鼓勵官吏消費,所以,很短的時間內,倭國市場空前繁榮,無數的大周商賈和異族人士進入倭國,他們一方麵感慨倭國市場的繁榮,一方麵帶來大量物資,甚至有不少商賈,直接在倭國住下來了。

周世平這麼做,源於大周暗影傳來的消息:姬仁皝拿到了先皇密詔,太後李婉沒有了任何權力,姬仁皝排斥朝廷老臣,大量啟用自己的親信,而且,朝廷中的宦官曲意討好,姬仁皝認為大周富強無比,漸漸開始安於享樂,大周統一中原的時間不長,根基不是很穩固,因為皇上的享樂,一些政務開始耽誤,大臣貪汙腐化的現象層出不窮,周世平意識到,不需要多長的時間,大周會逐漸衰敗,能夠挽救這種局勢的,可能就是身在倭國的周家了。

姬仁皝生長於深宮裏,嚴格說,不是一個出色的皇帝,聚財如針挑土,敗財如水推沙,姬仁皝難以明白這些道理,當然,這與李婉的教育有關,姬仁皝熟悉帝王心術,卻不是很熟悉民生。周世平內心裏的秘密,沒有人知曉,他時刻思戀著李婉,和李婉的春風一度,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周世平不甘心,想著再次見到李婉。

開平13年5月,周世平著手壯大軍隊,護國軍總兵力,有水師5000人,騎兵10000人,步兵10000人,這樣的軍隊數目,保護倭國,基本上可以了,要想出去征戰,遠遠不夠,兵部尚書譚振和護國軍統領周延平同時接受了任務,一年之內,擴軍10萬人,可以想辦法出去招募,待遇一律從優,軍士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年齡限製在18歲至30歲。周世平一次從庫房裏拿出了2000萬兩白銀,用於護國軍的建設,譚振和周延平受命之後,不敢耽誤,全力擴充護國軍,兩人原來一直有些不滿意,將士太少了,這次,擴軍的要求嚴,時間緊,兩人甚至來不及高興。

周世平已經有了想法,5年內,倭國的軍力要超過大周,不出意料,大周幾年之後,將有一次大亂,屆時,就是周世平顯威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