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巢穴幾乎隻有一元硬幣大小, 裏麵是白白的, 像毛氈, 似乎是植物細細的絨毛密密地織在一起, 看著暖暖軟軟。毛氈外麵是長著青苔的小樹枝, 被非常微小的細絲捆縛在一起, 裏麵的白和外麵的青相映成趣, 像件美麗的藝術品。
袁寧和章修鳴好奇地蹲在小鳥巢旁邊,仔仔細細地看了半天,覺得這東西實在可愛。
齊老師也被他們引過來了, 她一看那漂亮的鳥巢就認了出來:“這是蜂鳥的巢。沒想到會在這裏見到,肯定是某些旅行者把它帶過來的,一般來說蜂鳥隻在美洲有分布, 在我們這邊是找不著的。蜂鳥可是目前發現的最小的鳥兒!”
袁寧說:“那它是一個人來到我們這邊的嗎?”
齊老師點頭說:“很有可能。”她歎了口氣, “我們這邊其實不適合它們生活。別看它們體型那麼小,實際上它們要吸食很多很多花蜜才能活下去——不過這邊氣候暖和, 花兒開得好, 也許它生活得挺開心。”
袁寧盯著那漂亮的鳥巢半天, 轉頭看了看章修鳴, 說道:“四哥你也是這樣的嗎?一個人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還是很努力地生活, 把那個地方也變成自己的家。”
章修鳴看著袁寧認真的眼睛,也認真地回答:“我沒有想那麼多,隻想著既然怎麼活都是活, 為什麼不讓自己過得好點?”
他才不管那是不是自己的家、才不管那是不是自己的家人, 有人對他好他就對對方好,有人對他不好,他也不會讓對方好過。
當然,回到家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袁寧說:“是這樣的啊!”他又看向蜂鳥的巢,認認真真把它的模樣都記在心裏,“但這隻蜂鳥真的好勇敢好堅強啊!”
袁寧覺得如果是自己的話,一個人到了別的地方肯定會哭鼻子。就像到了章家以後,若不是大哥那麼疼他,他肯定會變得很愛哭。
章修鳴知道袁寧心細,容易多想,伸手揉揉袁寧的腦袋:“我們繼續去找別的巢穴。”
袁寧乖乖跟著他跑。
有齊老師領路,他們找得又多又快。眼看太陽想要下山了,齊老師領著他們回營帳那邊,和其他小組的人一起準備晚餐。
饅頭、米飯和肉湯程忠都叫人做好了,他們隻需要準備一些可以下飯的東西,實在做不出來的話直接用肉湯下飯送饅頭也是可以的。他們紮營的位置臨近牧場大門,從營地裏往外看去,可以看見遠處有淡白色的煙正嫋嫋升起。
食物的香味飄散在空中,引得空中盤旋的飛鳥頻頻往下張望。袁寧算是這麼多人中“廚藝”最好的,處理食材和烤製食物都很熟練,做菜也能幫上忙,引得其他人都忍不住多看他幾眼,默默跟在他身邊學著幫忙。
食物快要準備齊的時候,羅元良過來了。
羅元良已經長得非常高,不再是當初那黑黑瘦瘦的男孩——目前大概有一米八以上,臉上和身上都填了點肉,不是胖,而是結實。他扛著一個幹淨的麻布袋,麻布袋正淅淅瀝瀝地滴著水。
袁寧高興地和羅元良打招呼:“羅元良,你背的是什麼呀?”
“野果。”羅元良把麻布袋放下,打開口上的繩結,露出裏麵圓溜溜、紅豔豔的野果。入秋之後,這果子就開始結果,吃夠了秋霜秋露才轉紅,周圍的葉子簌簌地落,隻有它還在一天天地變得成熟。這是秋天裏頭最好吃的果子。羅元良簡明扼要地說出自己品嚐後的結論,“很甜,沒毒。”
袁寧明白了,羅元良這是要把野果送給他們吃。羅元良找到的東西自然都是頂好頂好的,袁寧把羅元良介紹給郝小嵐和宋星辰他們,然後與有榮焉地誇起了羅元良:“羅元良對山裏特別熟悉,什麼都能找得著。前兩年羅元良給我找了點人參種子,種出了很可愛的人參寶寶!孫醫生都誇羅元良很厲害!”
和袁寧熟悉點的都知道孫醫生是誰,那可是章家的家庭醫生。能給章家這樣的家庭當專屬醫生,那水平自然是很高的。
齊老師說:“我聽說孫醫生這兩年找了不少好藥材,讓不少老中醫都眼紅極了。別人問起孫醫生怎麼找來的,孫醫生都笑而不答,顯然是想藏私!”想到袁寧提到“人參種子”,齊老師心裏生出一個大膽的猜測,“難道是寧寧你這朋友幫的忙?”
袁寧看著羅元良。
羅元良點了點頭,算是承認了。
本來對這種陌生野果還有點疑慮的齊老師頓時放下心來。
袁寧又和宋星辰說起羅元良的“光輝事跡”,什麼上山采藥、什麼收養會飛的鴨子、什麼救助剛出生的小野豬。
都是八-九歲的孩子,正是最愛聽這種故事的年紀。聽袁寧說起那些生動又有趣的事情,其他人看向羅元良的目光頓時不同了,滿滿的都是崇拜和憧憬。雖然他們不可能摸黑上山,也不可能在家裏養鴨子和野豬,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這樣的人生產生向往。
羅元良被袁寧拉著坐在一邊,邊吃果子邊聽袁寧和其他人說話。
明明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子,經袁寧這麼一說好像變得格外吸引人。再看看那些小孩子閃著光的眼睛,羅元良心裏仿佛有什麼東西正輕輕流淌。
人總會羨慕別人的人生嗎?有時他羨慕袁寧他們的無憂無慮,結果袁寧這些同學卻都羨慕他活得多姿多彩。
多姿多彩?
羅元良頓了頓。其實他早就可以活得更好一些,隻是懶得去和人分辨、懶得去和人爭搶。
一個人活著,日子過得好也是過,過不好也是過,何必那麼麻煩?
可是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他開始注意到自己穿得整不整齊,指甲修剪得夠不夠短,手有沒有好好地清洗幹淨——身上會不會留著牲畜糞便的味道。
應該是從那一天開始吧。
那一天個兒還很小的袁寧來到牧場裏。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那麼幹淨可愛的孩子,那麼乖巧、那麼聽話,和他遇到的那些人憎鬼厭的小孩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