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舉-報始戰武館成員行蹤的人少了,有一部分人甚至有意識地在為始戰武館的成員打掩護。對侵-略者的憤恨,對統治者的不滿激發了他們內心的熱血,哪怕是一個手無寸鐵的老嫗,也有可能拿起身邊趁手的東西往前來抓捕始戰武館成員的警-察砸去。
何奕看著一天比一天更加混亂的局勢,他的心情也漸漸地焦躁了起來。
他終於明白,想要通過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去獲得帝國的最高統治權,是不大可能的了,因為,平民百姓對曼德帝國的最高統治層根本就是失去了所有的信心,如果他還堅持把自己綁在這條船上,說不定哪天就得跟著蕭氏皇朝一起完蛋。
於是,繼殺掉蕭景隆以後,何奕做出了下一個決定,他找機會與其他四大強國的統治者們取得了聯絡——他想要暫時緩解這種腹背受敵的情況。
後世的史學家們把何奕冠以了“賣國賊”的稱號,對他的評價及其地低,甚至還比不上曼德帝國的末代帝王,蕭景隆。
因為,蕭景隆哪怕再昏庸,再自大,也沒做出過把自己的國家拱手讓人的行徑,而何奕卻做了,還做得毫無後悔之意。
何奕與其他四大帝國的統治者開了一個秘密的視頻會議,會議以後,何奕以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名義簽署了一係列不平等的條約。條約裏不僅包括了許多高產量礦石星、資源星和重要軍事行星的割讓,還答應了幾乎等同於帝國國庫近四分之三的“賠款”。
這幾個統治者在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以後,答應暫時停止對曼德帝國的侵略,時限為三年,並在軍事上資助何奕贏得國內戰爭的勝利。
至此,何奕也不再打算使用“蕭景隆”的名義去發號施令了,他把自己的野心徹底地暴-露在了陽光之下——除了蕭嶺以外,蕭景隆的其他兒子們幾乎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全部一夜之間暴斃身亡,包括他們生下的孩子,也都無一例外地陸續死去。
在這幾年裏,何奕把帝國統治層裏和自己一樣有著野心的人都逐一除去了,那些百年望族的子弟死的死,廢的廢,剩下那些都噤若寒蟬,不再敢對何奕的決定提出異議。
所以,蕭氏皇朝的皇子們全部死去,竟沒有在朝堂引起半分波瀾。
而延續了一千多年的蕭氏皇朝,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是整整五年之久的以何奕為首的軍閥統治。不過,何奕雖然殺掉了蕭氏的子子孫孫,並得到了其他四大強國的支助,他的統治卻並不穩固。
這種統治就像是建立在懸崖之上一樣,沒有了民心為基礎,稍稍撬動一下,就會墜落懸崖,粉身碎骨。
曼德帝國的第一千三百五十四年,在持續了三年的統治中,何奕還是沒能找到秦軒和歐陽景的所在地,卻幾乎把蕭氏皇朝存留下來的國庫庫存都消耗殆盡了。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類似於何奕這種的“軍閥”,何奕這天派兵去滅了東邊的“軍閥”,第二天西邊又冒出了新的勢力集團,防不勝防。
在這種無止境的消耗中,何奕通過不平等條約從四大強國那裏得到的軍事資助很快就告馨了,沒有軍備,又失了民心,何奕就等於得麵臨一個非常危險的處境。
斟酌再三,何奕打算再“賣”一次帝國的領土。
他知道這種做法無疑是飲鴆止渴,會讓民心流失得更加嚴重,但此時的何奕早已失去原本那種自信滿滿的心理狀態,他覺得,國土沒了,以後可以再搶回來,但如果他沒有了軍事物資作為後盾,一個普通的士兵就能將他殺死。
簡而言之,在何奕心裏,他自己的命比國家的尊嚴和命運要貴重得多。
何奕再度聯絡上了其他四大強國的統治者,想要和他們商議一下軍事物資的事情。結果,卻遭到了對方的拒絕。
原來,其他四大強國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動-亂,他們自己國家的事情都還沒處理好,哪有空去理會別人國家的局勢變化哪?
更何況,何奕雖然把那些屬於曼德帝國的行星割讓給了其他的國家,但行星上的居民卻不是那麼好說話的,在秦軒他們的暗中指揮下,這些行星的居民可給那幾個國家的統治者製造了不少的“意外”。
何奕沒能得到他所想要的結果,不僅如此,更大的打擊在前麵等著他。
始戰武館的人終於出現了,卻是帶著摧枯拉朽的力量,直擊何奕手下那幾支已經接近不堪一擊的帝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