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灣記憶(1 / 1)

陶家灣記憶

記憶是從那落雪的日子開始。

抄後梁跑來的風吹歪鄰居王五家的炊煙,雪花們在散亂的炊煙中昏頭轉向地碰撞著。柴垛上蹲著的幾隻麻雀嘰嘰喳喳,說東道西,其中瘦點的那隻聲音最大,聽上去卻有些暗淡,底氣不足,好像它的心髒不太好。

雪慢條斯理地降落。陶家灣被一片輕飄飄的白色所覆蓋。

冬天這冰冷的家夥離開陶家灣的步子有些拖泥帶水,太陽一陣在東梁上照,一陣又溜到西溝裏,忽陰忽亮,真像電影裏陰陽怪氣的特務。差不多到農曆五月才熱起來,管它春不春的,端陽節到了,陶家灣的姑娘娃娃們到後山去“浪當五”(踏青遊玩)時,才發現滿山的香柴花開得很燦爛。

當草蟲開始合唱,蝴蝶開始舞蹈,陶家灣就進人幸福的夏季。張山神保扛著鐵鍁在自家的青稞地邊巡視著。一地健壯的青稞隊列整齊,容光煥發,張山神保覺得自己像個將軍,得把這些士兵看管好。陶家灣坡地上特別適合長青稞,在人老幾輩子的時光裏,是這些青稞養育了一代代陶家灣人,它們是陶家灣的親兄弟,張山神保是在用心血來侍弄它們的。

大紅的紙炮在陶家灣接二連三地響起時,臘月到了,購置年貨的馬車在山路上忽隱忽現。田畝歸隱,西山頂上的月亮清清亮亮,苗條的月光在村子的巷道裏散步。爐火正旺,豬肋巴煮在大鐵鍋裏,肉香欲滴,彌漫了整個村莊。這充滿食欲和安樂的時空有著一首田園詩歌那樣的意境。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兩句古詩與陶家灣似乎有點關聯。鄉愁騎夢而來,我在夜裏前行。秋天的淩晨,雞叫頭遍,一地寒霜,王七十二和他要去外出打工的同伴背起行李,走出通向外麵的山口。過了不久,一群羊,順著東山坡緩緩向上,把一縷金黃的陽光馱上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