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華銳天祝(1 / 1)

心中的華銳天祝

我的舞台是駿馬和歌手的舞台。

我的靈魂是雄鷹和犛牛的靈魂。

這時,溫暖的太陽正照耀在21世紀的西部。陽光是有感情的,她格外關照著青藏、黃土、內蒙古三大高原交彙處的這塊美麗土地。這裏藏語稱“華銳”,意思是英雄的部落。人們又取這兒天堂寺和祝貢寺名字的首字稱這裏為“天祝”。

這是一個正午。是我生命中必然來臨的正午。

從炭山嶺西麵的阿沿溝開始,我一路投放著向上和崇敬的心意,因為我要登上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馬牙雪山,這個高度讓人暈眩,令人神往。馬牙雪山藏語稱“噶昭雜日”,意為神靈石山。漢語是根據山的形狀好似馬的牙齒而稱之。

經過10公裏多長的阿沿溝,便到了馬牙雪山山麓。向上是一種難得的氣魄,抵達才是真正的幸福。天祝縣為發展旅遊業,在馬牙雪山修了登山台階,大大方便了登山者。

時緩時陡的坡度上,高山牧場就在起伏和重疊中裸呈,安詳的白犛牛群將我陷得格外曠世遼遠,舒適和自由的心情來得極其徹底。燃燒的、深邃的、純粹的藍天,使我無言無語,像一個孤獨的孩子,凝望著自己的內心,沒有貪欲,沒有邪念。

風塵仆仆,曆經辛苦,來到馬牙雪山上的古古拉天池,這座天池是馬牙雪山上最大最為有名的天池。她被峭壁和懸崖緊緊擁抱著,輕風吹過,水麵波光粼粼,撒滿珍珠。這是一麵能照得見靈魂的鏡子,有一首詩讚美古古拉天池:

具備八德湖水,

顯示色空幻境。

勿拭自是明鏡,

不獻也成供品。

世俗中我不願把馬牙雪山當做一個景區,我更願把她視為神靈的宮殿。來到馬牙雪山,我更多的思緒深人到一個民間的傳說。

話說在唐朝乾符年間,巴劄部落的南加平措自幼父母雙亡,家道貧窮,靠給別人放牧為生。

一天,他在馬牙雪山古古拉天池旁的一塊巨石上歇息,看著清澈的湖麵上黃鴨在嬉戲,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自言自語道:“我命中真如此辛苦!”歎息聲未絕,忽見大石嘩啦豁開如洞,中有一老叟,羽衣烏帽,髯發如霜,拄杖而出。

南加平措驚愕,急起前拜。老叟道:“吾乃天池神君也,你為何如此自苦?學吾法,自能取富,可隨我來!”老叟複走人洞,南加平措隨他走去。走得數十步,老叟令南加平措跪下,老叟給他授以秘訣數萬言,多是變化隱秘之術。

臨別老叟給南加平措交代說:“你若用此圖謀不軌,禍必喪生。”待南加平措出來,不見了洞穴,依舊是塊大石。

後來,南加平措依老叟所傳之法,習練得弓馬熟嫻,文武精通,以至財源廣進,家業興旺,其子孫中有三位曾官至兵部尚書,他們愛民如子,代代富貴。

現在的馬牙雪山古古拉天池旁有一塊巨石被人們稱為“傳法石”。

這是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因有這個傳說,如今有許多遊客都要來到古古拉天池,摸一摸“傳法石”,是想傳達一些心願吧。

在同樣的心境下,我更願意接近原始,接近純淨中的華銳天祝。這時已近傍晚,離開馬牙雪山,我又到了天祝三峽之一的金沙峽。

這樣的傍晚,是我生命中融入柔情包圍的傍晚。一隻雄鷹盤旋在金沙峽的上空,像獨行的俠客,高邁、冷峻、堅強。峽口處群山起伏,層巒疊嶂,懸崖峭壁。峽兩旁鬆柏遮日,偶有石崖淩空而出,其嶙峋,其嵯哦,象形不一,姿態各異。

金沙峽在縱深和長度上位移我的情感和命運,我的身影最終淹沒在金沙峽深深淺淺、明明暗暗的黃昏中。黃昏中金沙峽一坡陡於一坡的蔥蘢、一峰險於一峰的霧嵐,氤氳成似夢似幻的無數遐想。

這個傍晚的高度落下,夕陽收攏,今夜我將懷揣一顆多愁善感的心走進金沙峽的紅樺林,裁一頁彤紅的樺皮做稿紙,用深情的筆尖把至純至美的愛情寫在美麗的華銳天祝。

夜晚無語。歸鳥無語。大地無語。

這是一個早晨的來臨。我來到位於大通河畔的天堂寺。這兒正下著雨。走進華銳天祝而不到天堂寺一遊,會留下終生的遺憾。天堂寺周圍的地形地貌十分奇特,具備了八吉祥徽。藏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學原則和心理素質,有自己獨特的吉祥符號,稱八吉祥徽,即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白海螺、金輪、勝利幢、寶瓶、金魚。天堂寺四周的自然景物酷似八吉祥徽分布陣列。

靜寂中的經堂、佛殿、囊謙等建築櫛比鱗次,雄威壯麗,顯示出一片祥和、平安的氛圍。雨斷斷續續地下著,雲霧彌漫著天堂寺,視野單純而縹渺。一絲一縷的雨霧,牽繞著我的思緒——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來,

我回一回頭,

不帶走華銳天祝的一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