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琴海上的人間天堂
近年看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節目,總聽主持人孟非宣稱:男嘉賓上場時亮燈不少於二十二盞並最終與女嘉賓牽手成功,將獲愛琴海浪漫之旅。我一直以為這是因“愛琴海”與“愛情海”發音相近,借此討個吉兆而已,直至此次赴希臘旅遊,第一站就是愛琴海上的聖托裏尼時,方知這裏果真是一方名副其實的最富浪漫情調的樂土。
按照預定行程,我們在飛抵雅典後要到市中心遊覽,住上一晚,第二天再乘船赴聖托裏尼。不料航班延誤一天,為不改變後八天的行程,旅行社隻得讓我們飛抵雅典後,不出機場,就登上希臘的國內航班,直飛聖托裏尼,將原先八個小時渡船行程縮短為四十分鍾的飛行。臨降落前,透過舷窗往下望,深藍色的海麵上仿佛浮起了一條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脈。落地之後才看清,那山上的“積雪”原來是建在懸崖上的櫛比鱗次的白房子。
出了機場,導遊領我們去吃當地的特色午餐。在等候烤肉上桌之前,導遊說,馬路對麵就是一家挺大的超市,大家用完午餐,就去超市購買礦泉水。因島上不產天然淡水,所以賓館不供應飲用水。在島上住兩晚要喝多少水,各人必須事先備好。我不禁頓生疑惑:島上無淡水供應,怎麼還會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紛至遝來呢?於是,導遊就津津樂道地向大家說起了聖托裏尼島的演變史。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在《理想國》中描述了遠古時代的一個理想社會——亞特蘭蒂斯。許多學者推測傳說中的那個理想社會就在位於愛琴海南部基克拉澤群島最南邊的聖托裏尼。公元前17世紀,這片樂土隨著火山爆發沉入海底,隻留下向內是斷崖的形似新月的一彎土地。數百年後,火山灰塵埃落定,隨著來自希臘北部的多利安人的遷入,邁進了以雅典為標誌的古希臘文明時代。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這個本名錫拉的土地貧瘠、水源匱乏的小島,被威尼斯占有者改名為聖托裏尼。到1704年,沉寂了三千多年的火山突然從海底又冒出個頭來,海中火山、火山灰海灘、蔚藍的海天、明媚的陽光和斷崖上的白房子,終於吸引住了尋覓新鮮度假地的西歐人,他們不顧1950年火山再次爆發和1956年又發生了強烈地震,依然義無反顧地在島上建起了海水淡化廠,使之發展成了一個現代旅遊業日漸興旺的海島。全島麵積七十三平方公裏,共有十三個社區(村鎮),雖常住人口僅七千人,但一到旅遊旺季,島上人口就激增十倍以上。導遊說,聖托裏尼的旅遊業真正火爆起來,得感謝2005年6月上映的美國電影《牛仔褲的夏天》。是這部以聖托裏尼為主要外景地的洋溢著青春元素的文藝片,形象地告訴億萬觀眾:聖托裏尼是愛琴海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這裏有世界上最美的夕陽,最壯闊的海景,是藝術家的聚集地,攝影家的天堂,蜜月旅行的勝地……
我是從希臘回國後補看《牛仔褲的夏天》的。影片中,少女萊娜從美國來到聖托裏尼島的爺爺家度假,奶奶領她走進臥室,隨手打開窗子說:“一打開窗,你就能看到最美的風景。”這一場景,立即使我想到5月31日下午,我在聖托裏尼下榻的那家賓館,一打開窗戶,所看到的同樣是這樣一幅幾乎令人沉醉的圖畫:藍得透明的泳池旁是兩幢白牆藍窗的小樓,一簇又一簇盛開的三角梅被白色露台映襯得分外嬌豔,稍遠處的一座潔白的教堂正好夾在兩幢樓中間,灑滿陽光的藍色圓頂分外耀眼,再朝前看,就是藍得無比深邃的大海與遠天……《牛仔褲的夏天》的導演和製片人曾說,聖托裏尼是個驚人又迷人的地方,從拍攝電影的角度講,在陡峭的山腰取景並不容易,可是這種獨特的海天連接、藍白兩色相映生輝的景觀在希臘和世界其餘的地方根本找不到。確實,這裏的海麵就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晶瑩剔透。海水所散發出的藍,是那樣的純粹,仿佛有靈魂的氣息,通過空氣,漸漸滲入胸腔、透進肺腑,令人頓生一種溫馨的感覺。
聖托裏尼最美的景色是伊亞的夕陽。導遊說,他在手機上看了天氣預報,明天陰有小雨,而今天恰好是個大晴天,在賓館稍事休息後,就5點鍾出發去伊亞看日落吧。有兩位女團友急了,說別休息了,放下行李就走吧,看世界上最美的夕陽就這麼一次難得的機會,千萬別錯過了。導遊連忙解釋,說這裏的日落比北京要晚兩個小時,大約是8點半左右,我們5點鍾乘車出發,十五分鍾就可抵達伊亞。
伊亞位於島西北角,建在臨海的懸崖上。我們在下午5點多鍾進鎮之後,感覺這裏真可謂一步一景,無論朝哪個方向望去,都是一幅絕美的圖畫。依山而建的白色房屋,藍色門窗,其間還點綴著紅、黃、粉以及無數種漸變的顏色,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幾乎每座建築的房前屋頂都種有香氣撲鼻的鮮花。這些別致的小房屋,不是咖啡館,就是小旅館、小餐館,遊客可以根據各自的喜好,從中選擇一家坐下來,邊喝咖啡或邊飲島上所產的葡萄美酒,邊盡情觀賞令人陶醉的愛琴海。徜徉於伊亞街頭,我留意到,迎麵走來的幾乎都是手牽手的情侶,而在咖啡館和小酒館裏,也大都是依偎而坐或舉杯對飲的二人世界。這足以表明,任憑時間的流逝、塵世的喧囂,這裏始終是寧靜和諧、甜蜜浪漫的伊甸園。
伊亞的標誌是街盡頭的兩架傳統的希臘式木風車,風車架在白色的圓柱形近似糧倉的建築上,盡管已經失去了帶動舂米磨麵的功能,風車上的帆布也已失去蹤影,但依然仿佛是一對孿生兄妹比肩而立,日日夜夜迎著海風的吹拂,傾聽海浪的吟唱,成了伊亞的一道特有的風景。導遊說,每當夕陽西下時,這裏都會擠滿遊客,欣賞和拍攝壯觀的日落場景。因此,凡是介紹希臘風光的畫冊或旅遊廣告折頁,沒有一本不把這兩架古老風車的迷人夕照當作封麵。其實,伊亞的木風車何止是吸引住了天下攝影家的目光,以它為主題的畫作更是不計其數。仰望著木風車,我忽然想到了作家張賢亮經營的鎮北堡影視基地近年來成了寧夏的一個最熱門的旅遊景點,用他的話說是“出賣荒涼”。而在伊亞,這兩架木風車,則成了蜂擁而至的攝影家、畫家、工藝美術家藝術靈感的采擷點和創作激情的噴湧站,致使格調雅致的以銷售風車美景為主的畫廊、銀飾精品店及紀念品攤位一個緊挨一個,似乎比酒店、咖啡館還多,真可謂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令我感到,在這“藝術家的村落”裏,蜿蜒曲折的街道仿佛是一條順山勢而下的藝術清泉在潺潺流淌,遊人隨時都可以蹲下身來,捧一口純淨的藝術之水細細品味、滋潤心田……
我是7點多鍾才溜達到伊亞的街盡頭觀賞那兩架傳統的希臘式風車的,離日落分明尚有個把小時,可我注意到,在西南側威尼斯城堡的露天看台上,已經聚集了許多觀光客。顯然,那裏是觀賞伊亞夕陽的黃金地帶。匆匆拍了幾張風車照後,我就三步並作兩步,趕赴威尼斯城堡的露天看台,終於有幸在架著長槍短炮的攝影隊伍中加了個塞,占據了一個最佳位置。
站定之後,我才發覺因路趕得太急促,竟出了一身汗。而此時,恰好有一陣清涼的海風迎麵吹來,令我感到分外的爽快和舒坦。雖說此時西垂的夕陽距海麵還有兩丈高,到它沉入愛琴海還有半個小時,但仿佛是舉行一個神聖的國際性典禮,現場雖無人指揮,事先也無人宣布任何規定,卻人人都屏聲靜氣地在向夕陽行長久的注目禮,威尼斯城堡上下,倏然間鴉雀無聲,變得分外寧靜安詳。
誰都知道,天上隻有一個太陽,隻要天晴,日落的場景人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夕陽美不美,關鍵在於當時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各自的心情如何。我不知道這城堡建於何時,也不知是為何而建。但齊胸的圍牆不隻是保障了人身安全,也為觀光客擺放攝影器材提供了方便。我在把相機調到專拍日落的檔位之後,就在石階上坐下來靜心等待。望著蔚藍色大海的上空,滾圓的太陽隨著下落而由刺眼變成金黃,由亮麗的金黃再變成柔美的橘黃,我不禁想起了一串古詩詞佳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複低”;“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隻可惜無一句能與我眼前的景象對上號,真可謂不可同日而語了。此刻,我正是和成千上萬不同種族、膚色的遊客彙集在一起,仿佛是一場輝煌的演出即將啟開帷幕,人人臉上無不紅光閃爍,充滿期待,雖人在天涯,卻毫無古人的那種悲涼落寞情懷。更令我慶幸的是,身處威尼斯城堡之頂,擁有一百八十度以上的寬廣視野,既可直視夕陽的光芒變得越來越柔和,給深藍色天鵝絨似的海麵鑲上了一條條金紅色的帶子,又能見右側懸崖峭壁上那以白色為主色調,間以鮮豔的紅黃色房子,沐浴在夕陽餘暉中,仿佛披上了夢幻般的淡金,演化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而當落日的紅唇將親吻大海肌膚的一瞬間,眾人仿佛是觸電般一機靈,按動快門的聲音像霸王鞭一樣驟然爆響,直至夕陽的最後一抹紅暈消失在海平麵時,屏住的一口氣終於暢快淋漓地呼出,不約而同地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