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衛城和宙斯神廟
結束了希臘之旅,在返京的航班上,與我緊挨著坐的,是一位清臒的老人。攀談中,得知他是出自清華園的工科教授,今年八十有三,退休後已遊曆了五十多個國家,因老伴患有心髒病,近幾年就不再陪他出行。耄耋之年,到遙遠的希臘來旅遊竟然無家人陪同,實令我感到驚奇。我問他為何這麼喜歡遠旅,他回答得很幹脆:“因為我特別喜歡曆史!”而我,恰恰是學曆史出身,半個世紀前,進大學聽的第一堂課就是《世界通史》。我還記得授課老師說的一句近乎經典的話:“歐洲是由希臘走來。”在我此番到希臘看了雅典衛城和宙斯神廟之後,就更確信正是這些神廟的一根根拔地而起的圓柱,支撐起了歐洲曆史浩渺的天空。
在希臘古代遺址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希臘語稱之為“阿克羅波利斯”的雅典衛城,原意為“高丘上的城邦”。雅典衛城始建於公元前580年。最初,衛城是用於防範外敵入侵的要塞,山頂四周築有圍牆,古城遺址則在衛城山丘南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雅典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根據古希臘神話傳說,雅典娜生於天父宙斯的前額,她將紡織、裁縫、雕刻、製作陶器和油漆工藝傳授給人類,是戰爭、智慧、文明和工藝女神,因戰勝了海神波塞頓,並贈予市民橄欖枝,而成為雅典的保護神。在古希臘英雄時代的城邦戰爭中,她是希臘軍隊勇往直前、取得勝利的精神力量。因此,作為軍事要塞的雅典衛城又成為宗教崇拜的聖地,雅典城市也因此而得名。希臘波斯戰爭中,雅典曾被波斯軍隊攻占,公元前480年,衛城被敵人徹底破壞。公元前5世紀中葉,希臘人以高昂的英雄主義精神打敗了波斯的侵略,作為全希臘的盟主,雅典進行大規模的建設,花費了四十年時間,用白色大理石重建衛城的全部建築,達到了古希臘聖地建築群、廟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是古希臘文明和雅典民主的象征。
我們是6月3日深夜抵達雅典的,第二天用早餐時,就有團友興奮地告訴我,他一早就在飯店的樓頂上看到了位於市中心的雅典衛城。導遊則介紹說,雅典衛城海拔一百五十六米,從雅典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於自然的山體,使遊人隻能從西側登上衛城。在衛城入口處,導遊讓我們先停一下,觀看與衛城粘連在一起的狄奧尼索斯劇場和阿迪庫斯劇場。狄奧尼索斯劇場建於公元前6世紀,是戲劇的誕生地,可惜如今隻在綠草茵茵中留下殘缺的遺跡,而建於公元161年的阿迪庫斯劇場,借衛城山坡用大理石修造的半圓形坡狀看台翻修後則完好如初,至今仍作為劇場使用,每年都會在此舉行雅典藝術節。不僅像帕瓦羅蒂那樣舉世聞名的歌唱家曾在此舉行過音樂會,連中國的劉歡前些年也曾來此放歌。
拍攝了幾張阿迪庫斯劇場的俯瞰照後,我就隨著前來朝聖的人群,走進衛城的山門,來到優美的雅典娜勝利女神廟。雅典娜勝利女神廟也稱無翼勝利女神殿。傳說雅典市民為了使勝利永駐,就將勝利女神的雙翼砍下,這就是無翼勝利女神殿的由來。這座神殿曆經興廢盛衰與戰火洗劫,17世紀英國人又拆走了許多浮雕,現在隻剩下幾座十一米高的愛奧尼亞式列柱。從列柱間穿過,眼前就豁然開朗,矗立在正前方的就是古代七大奇觀之一、舉世無雙的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作為雅典衛城最重要的主體建築,一度用來祭祀雅典的守護神雅典娜。帕特農的名字即出於雅典娜的別名Parthenon,意為“處女”。神廟長七十米、寬三十一米,被四十八根多立克式列柱所環繞,每根柱子高十米,直徑兩米,總麵積達一千二百平方米,大約是巴黎聖母院的三分之一,但較之早一千五百年。在屋頂、牆麵、廊柱間有不計其數、形態各異的雕刻裝飾,神殿內部則擁有玄關、神室、後室等複雜結構。神室內曾供奉著由被公認為最偉大的古典雕刻家菲狄亞斯以黃金和象牙製成的高十二米的雅典娜·帕特農塑像。雅典娜希冀人間和平,她庇佑希臘文明走過了黃金時期,引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阿基米德、埃斯庫羅斯等西方科學文化各領域的先驅走進人類文明的殿堂,隻可惜她自己卻無力保護神廟不受戰火和異教的侵擾。因此,頗為遺憾的是,不僅在戰亂中遭到損壞的雅典娜塑像現已被保存於法國盧浮宮而讓滿懷虔誠的遊客無緣看到外,而且,這作為古希臘文明巔峰之作的帕特農神廟,也正在忙碌的修繕之中,林立的腳手架和起重機遮擋住了它一小半美麗的容顏。當團友們嘀咕“來的時機不佳”時,導遊連忙解釋,說這座建築藝術的完美典範,已經曆兩千五百多年的風雨滄桑,若不經常維修,就不可能依舊傲然聳立於世人麵前。也許再過五年、十年,維修工程仍在繼續。這不隻是因為其十分龐大,更是因為其除了在設計結構上采用了希臘人鍾愛的黃金分割比例,還采用了許多匪夷所思的建築手法,直至今日,仍然讓許多專家學者捉摸不透。所幸當我們來到它的東側,發現其並無腳手架和起重機遮擋,八根粗壯挺拔的廊柱上橫亙著雕刻精美的巨大石梁,盡管屋頂已被藍天取代,但在南歐燦爛的陽光下,依然能使人想象到它當年那磅礴的氣勢和壯麗的風采。據史料記載,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下的19世紀,占領軍曾把帕特農神廟用作囤放炸藥的軍火庫,結果引起劇烈爆炸。不可思議的是,經受這樣的破壞之後,神廟的四十八根廊柱居然依然屹立至今。我想,這不倒的廊柱,也許就是任憑戰爭的魔鬼有多猖獗凶殘,偉大文明的底蘊也永不會消失,終究是世人敬奉的不朽準則的一種標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