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喬治教堂的馬賽克
“上車睡覺,下車看廟。”這是調侃國內旅遊的一句口頭禪。到海外旅行,寺廟看得少了,而教堂卻看得多了。到了約旦,行程表上隻說第六天到馬賽克之城馬達巴(Madaba)遊覽,未想6月20日到了馬達巴之後,遊覽的主要景點,竟是一座外觀很不起眼的聖喬治東正教堂。
小教堂裏藏著大秘密。抵達之後,導遊沒領我們直接進教堂,而是先讓大家看教堂門前的一塊展板,說:“這上麵是一幅拜占庭中東地圖。關於這幅地圖的曆史,進接待室看一下錄像就知道了。”接待室就在教堂一側,裏間是放映廳,外間則是琳琅滿目的用馬賽克製作而成的工藝美術陳列廳。看錄像、觀陳列,僅花二十分鍾時間,我們就對這座小教堂之所以蜚聲世界的根由了然於心。
馬達巴是離約旦首都安曼西南三十三公裏的一座古城,是在《聖經》舊約中經常被提起的地方。三千多年來,這座小城幾度易手,曾先後被埃及人、猶太人、希臘人、阿拉伯人統治過,在拜占庭時期,則變成了繁榮興盛的教會中心。而就在這一時期,特別是在6世紀,起源於中東的馬賽克工藝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在教堂、公共建築及私人家庭裏都可以看到精美的拜占庭馬賽克圖畫。不幸的是,公元747年的一場大地震,摧毀了馬達巴,使這座藝術之城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1880年,來自克拉克的兩千名基督教徒在這裏定居下來,開始重建城市,才發現幾乎所有的老房子地下,都能找到拜占庭時期的馬賽克地板。這其中,最令世人驚喜的是,重建始建於公元5世紀的聖喬治教堂時,發現拜占庭時期的馬賽克地板上,鑲嵌的竟然是一幅世界上最古老的中東地圖!
如今,這幅鑲嵌在聖喬治教堂地麵上的馬賽克地圖成了約旦的國寶。這幅獨一無二的地圖,長二十五米,寬五米,麵積一百二十五平方米,是耗時約六年,用二百三十萬塊彩色石片拚接而成。這幅約完成於公元560年的地圖,清清楚楚地記錄了6世紀耶路撒冷和亞曆山大等古巴勒斯坦和埃及城市,以及河流、海洋的位置與地形特征。它是迄今為止各種形式的聖地地圖中,最早明確標出不下一百五十處地點,甚至形象地描繪了魚往回遊不入死海的情景的古老地圖。地圖中希臘文的注解不僅標明了地點,還介紹了著名人物和相關曆史事件,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正因為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所以馬達巴就以“馬賽克之城”而享譽全球……
看完錄像介紹,我們從接待室出來,就進教堂參觀。進教堂前,我注意到門右側牆上有一幅由馬賽克鑲嵌成的馬達巴的城市標誌。顯然,這是聖喬治教堂一種榮耀的象征。但是,進教堂之後,一個眾人圍觀的熱烈場麵立即把我們吸引住了,竟把觀賞教堂地麵上的馬賽克地圖之事忘得一幹二淨。
我擠進圍觀的人群一看,才知道我們趕上了一個難得一見的洗禮儀式。主持儀式的神父身材魁梧,濃密的灰白絡腮胡須極富韻律,一副威嚴莊重的儀表,令人頓生敬重之感。隻見他手捧《聖經》,念念有詞片刻之後,就從一位雍容華貴的婦人手中接過一個不滿周歲的裸嬰,真是說時遲,那時快,雙手將赤條條的嬰兒按入一隻盛著清水的銅盆,又雙手將其從水中迅即撈起,遞給一位身穿筆挺西服的老頭兒。隨即,神父抖開一條潔白的毛巾,把哇哇大哭的嬰兒包好後再遞給那位貴婦人。然後,神父從兜裏取出一隻銅瓶,打開瓶蓋,用一根銅簽,蘸了點瓶中的不知什麼液體,點了點受洗嬰兒身上的幾個部位;接著,神父又取出一把小剪子,剪掉了幾撮受洗嬰兒細軟的頭發。至此,似乎洗禮程序已畢,神父將雙手伸進銅盆清洗後,用毛巾將手擦幹,又捧起《聖經》,一邊吟誦,一邊領著受洗嬰兒的親友們走向教堂神壇下的一張供著燭台的聖桌,每個親友將手中的一支潔白的蠟燭點燃之後,跟隨抱著受洗嬰兒的貴婦人環繞聖桌緩緩地走了三圈,獻上虔誠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