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固破,張遼、魏延讓大軍休整三天,驅兵圍住了南鄭城。
張魯沒想到成固這麼容易就被漢軍攻下,顧不得責罰楊柏和閻圃,急令士卒上城嚴防,
楊鬆說道:“師君,目前沔陽、褒中大軍未動,何不知會兩城守軍來援,約定時日,師君親自率人馬出戰,三路夾攻,漢軍必敗。”
閻圃稱病不敢再見張魯,張魯思量了一會,覺得楊鬆的主意不錯,點頭說道:“善,楊軍師自去安排。”
楊鬆大喜,令人拿著書信,持了張魯令符去兩城,自己偷偷寫下一書,以巡視城防為借口,瞅了個冷子,將書信射到正在巡邏的漢軍士卒附近。
士卒拾取書信,來見張遼、魏延,二人觀看完畢,對視一眼,哈哈大笑。叫來管亥、馬鋒,仔細叮囑一番,二人領命而去。
三日後。南鄭城門大開,張魯率兵出城,擺開陣勢,與漢軍對決。張魯割據漢中這麼多年,手下人才少的可憐,張魯聽信楊鬆之言帶兵出城,身邊隻跟隨著楊柏一人,楊鬆借口守城,留在城內。張魯陣勢剛列好,漢軍大寨中旌旗招展,一隊隊開出營地,來到曠野,擺開陣勢。楊柏說道:“師君,趁其陣勢不穩,快速擊之,必獲全勝。”
張魯說道:“漢中士卒皆我鬼卒也,本師君號令一出,必定死戰,且待其穩定陣勢,楊昂、楊任到來,合而擊之,必滅漢軍。”
楊柏知道張魯在漢中軍中的威望,受到教義洗腦的士卒,對張魯極其忠心,可是兩軍對陣,不隻是忠心就能解決問題的,戰機稍縱即逝,機會錯過,戰場形勢千變萬化,還得靠實力說話。
張魯見漢軍陣型穩定,拔出長劍,大聲說道:“衝鋒。”
楊柏無奈,領頭帶兵衝了出去。這邊張遼、魏延也指揮人馬迎上。張魯在陣中左顧右盼,希望看到楊昂、楊任大軍的影子,兩軍廝殺在一起已經一個時辰了,卻是遲遲未到。
漢中士卒仗著一股銳氣剛開始還能抵擋一陣子,可惜銳氣一過,與漢軍百戰精銳比起來,戰力差距太大,戰爭進行到這時候,成了一邊倒的殺戮。漢中士卒期望著自家師君能仗劍做法,請得天兵天將來相助,不由得都向張魯看去,張魯心內焦躁,你們看我做什麼?集中精神,奮力殺敵才是道理啊。漢中士卒等不到天兵天將,見漢軍勇猛無比,陣勢動搖,慢慢後退。楊柏左支右擋,被魏延殺得氣喘籲籲,眼看自己身邊的親衛所剩無幾,虛晃一槍,打馬便逃歸本陣。魏延趁機殺了過來。張遼率領騎兵在漢中軍中來回穿插,漸漸將漢中軍攪亂,張遼見目的達到,大喝一聲,向著張魯殺來。
張魯身邊都是漢中精銳,親兵校尉上前抵擋張遼,被張遼一槍跳下馬來。張魯大驚,親兵校尉的武力不當人家一擊,其餘親兵更不值一提了,心中恐懼,打馬向城飛奔。來到城門,張魯喝令開城門,楊鬆站在城頭說道:“師君,鬆已將南鄭獻於漢軍也。”
張魯顧不得師君尊嚴,破口大罵楊鬆,楊鬆說道:“放箭。”張魯見不是頭,急忙退開。張魯離開軍陣,漢中軍士氣早挫,漢軍趁機招降,張遼、魏延將張魯和數百士卒圍在城門附近。可憐張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後悔該早聽閻圃之言,息幹戈為玉帛,不但自己得以保全,身邊的士卒也不作無謂的犧牲了。張遼看著窘迫的張魯說道:“張魯師君,沔陽、褒中兩處援軍,恐自身難保,大君臨城,何不早降?”
張魯說道:“若非楊鬆賣主,張魯何至於此?”
張遼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師君以漢中一隅,欲與我皇抗衡,豈非癡人說夢乎?”
張魯手橫利劍說道:“惜乎,吾道不傳也。”說罷就要向脖子抹去。
“師君請快快住手,”張遼見狀大呼,“臨行前,皇上交代,師君所傳教義,有助教化民心。若師君歸順,皇上賞龍虎山為教廷,使師君教義,代代相傳。”
張魯瞪大雙眼說道:“此話當真?”
張遼說道:“張某就是有天大的膽子,豈敢假傳聖旨?”
張魯垂下長劍,徐徐說道:“張魯願降。”
楊鬆打開城門,迎接漢軍入城,張遼對魏延一使眼色,魏延會意,縱騎兵搶先入城。楊鬆笑嘻嘻來到張遼身前說道:“鬆不負將軍所托,已將南鄭獻出,將軍所許,不知何時兌現?”
張遼笑道:“賣主求榮之賊,不知羞恥,覥顏求財乎?”
楊鬆大怒,就要發作,張遼長槍撚起,早已刺入楊鬆心窩,“不忠不義之徒,留之何用?”
楊鬆因為一點貪念,加快了漢中的敗局,也送了自己的一條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