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是凶手(1 / 2)

周瑜看諸將的臉色,心知肚明,知道他們都以為是孫權所為,可是自己派人秘密調查,卻不能指證就是孫權所為,因此說道:“當初我也懷疑乃是仲謀所為,事後細想,仲謀年方十八,不過一少年郎矣,自孫老將軍(孫堅)過世,伯符忍辱負重,方有江東基業,仲謀焉能做出此事?於是我再深入細查,方有一點端倪。”

陳武說道:“莫非幕後主使非江東人也?”

周瑜說道:“諸位細思,伯符將軍因何而起?”

陸績說道:“自袁術處借的兵馬三千,而後轉戰江東。”

“不錯,孫老將軍過世,伯符年幼,不得已委身袁術帳下,後借口為袁術平定江東,袁術才借給三千人馬。伯符取得江東,袁術曾派人到江東任職,欲把江東掌控在手中。伯符浴血拚殺而來的土地,豈能輕易拱手讓人?時曹孟德曾言:獅兒不可與爭鋒也。諒袁術軍戰力,豈敢輕易招惹江東,於是袁術明奪不成,暗施詭計,收買了江東一人。”

“是誰?”眾人異口同聲的問道。

“我也隻是猜測,此人與伯符關係非同小可,不可妄言也。仲謀年幼,得掌大權,時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也。江東士民傳言,仲謀豈能不知?苦於無憑無據,不可分辨。伯符身死,江東皆以為大權必付孫翊,不料伯符看透世事,將江東交於仲謀。孫翊心中定有芥蒂。仲謀令孫翊為丹陽太守,上任後任性自為,終招殺身之禍。”

“坊間傳言,孫翊乃是吳侯遣人刺殺。”陸績徐徐說道。

“以我對孫家兄弟了解之詳,孫翊非仲謀遣人刺殺也。”周瑜一直以來,都不是這麼認為的。

“孫翊親衛統領邊鴻,乃是吳侯身邊親信,孫翊被殺,正是邊鴻親自動手。不是吳侯,還有哪個?”陳武說道。

“此中過節,我也隻是猜測而已。孫翊啟用盛憲部下媯覽、戴員,這二人久與盛憲共事,必然感情深厚,是以盛憲亡,二人隱匿不出。孫翊性情剛烈,獨斷專行,為示誠意,單車獨訪,二人才答應出山相助。孫翊沾沾自喜,卻不知禍根早埋。邊鴻身份,孫翊早知,故日常對其訓斥不斷,日久邊鴻異心自生,媯覽、戴員趁虛而入,收買邊鴻,為其所用。”周瑜說了這麼多,感到疲乏,閉上眼睛停息了片刻。

周瑜的剖析可以說相當準確,不過孫權現在是黃泥巴掉了褲襠裏了,無法辯解。

諸將好一陣消化,才明白周瑜的深意。周瑜不遺餘力為孫權辯白,就是為了打消諸將心中的疑惑,洗清孫權的嫌疑,讓眾人一心為江東大業。

周瑜睡下,諸將走出房來,心中雖然對孫權少了一份疑心,卻是被更多的疑團纏繞上了。到底是誰被袁術收買?袁術收買的人肯定是孫策身邊的非常受信任的人?那會是誰呢?難道是大都督為了江東上下齊心而杜撰?一個個疑問像天上的星星不斷閃耀,眾人也理不出一個頭緒來。

郭嘉來到丹徒,拱手對迎接的曹操說道:“孟德公辛苦了。”

曹操笑道:“奉孝千裏奔波,圍困周瑜於皖縣,才是真的辛苦。”

“哈哈...,皆是為了皇上宏圖,為了天下早日一統也。不知吳縣戰況如何?”

曹操與郭嘉來到大帳坐下,曹操說道:“子義將軍強攻吳縣半月有餘,火藥詐塌五處城牆,怎奈程普等將奮力廝殺,我軍尚未進城。”

“困獸猶鬥,程普等人成名已早,戰績彪炳,當世勇將也。不知於禁將軍的幽州兵與吉州兵可曾攻下海鹽、由拳?”

“文則用兵果然厲害,順利奪得二城,錢塘、會稽援軍數萬,皆被文則擊敗,不得寸進。”

“孫權坐等援軍不到,必然突圍,儁乂將軍兵臨沙羨,孫權無路可逃也。”

“我已令儁乂兵圍沙羨,不日可破。震澤周圍,史阿精銳早已埋伏,切斷與吳縣聯係,免得孫權發覺。”

“孟德公用兵,果然滴水不漏,我等在此,看諸將施為。”

魯肅皺眉看著吳縣城池,對太史慈說道:“子義,我有一策,君可願聽?”

太史慈笑道:“子敬之計,必然精妙。”

魯肅說道:“坍塌城牆處,我軍擺出強攻架勢,敵軍必然盛兵相待。我軍卻不著急進攻,以拋石車雜以火藥,猛攻缺口周圍,予敵重大殺傷。然後我軍趁機而入,吳縣可破。”

太史慈大喜說道:“子敬且在後軍觀戰,看我破城。”

“西門守軍可曾放開缺口?”魯肅不放心,又叮囑了一句。

“哈哈....,早已後退,埋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