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澤(即太湖)有水通海,名鬆江。率領不其軍港水軍的將領是襄平軍校的第一期學生,名叫尚雲。尚雲接到太史慈軍令後,指揮戰船入震澤,追趕孫權。
震澤中江東水軍五千人,一百多艘大小船隻,齊往陽羨而去。孫權不住催促董襲,讓船隻加速。董襲字元代,身長八尺,武力過人。史稱江表之虎臣,孫氏所厚待。又有人說他:誌節慷慨,武毅英烈。見孫權催促,不得已說道:“吳侯,我軍士卒已盡力矣。”
孫權咂了咂嘴,心裏急啊,可是怎麼說?難道翻臉訓斥董襲嗎?好在幾年來,身居上位,修身養氣的功夫還不錯,拍著董襲的肩膀說道:“是我性急了。”
一個負責瞭望的士卒立在瞭望台大聲說道:“漢軍戰船追來矣。”
董襲聞聽翻身上了瞭望台,見江麵上,一隊戰船,分波踏浪而來,戰船速度要遠遠高於自家的戰船,看起來用不一個時辰,就要追上。董襲令士卒打起旗語,命令分出三十艘戰船攔截來敵,餘下的戰船直奔陽羨。原來江東戰船於底層用水手劃槳,漢軍戰船卻是腳踏滾輪,滾輪外側以木板保護,外邊無法看到。腳踏滾輪,使用的是士卒自身的重量,相對比江東戰船省力何止一倍,而且船舵靈活,船隻行駛起來進退自如,極為方便。
孫權此時也看到了漢軍追趕來的戰船,不由得臉色大變,漢軍的節奏這是不死不休啊。看著從瞭望台上下來的董襲,孫權說道:“元代,漢軍追來,如何禦敵?”
董襲說道:“吳侯勿憂,讓黃、韓兩位將軍護衛先行,襲帥戰船阻擋來敵。”董襲說罷,翻身跳下一艘艨艟,來到一艘戰船上,升起主將旗幟,以為旗艦,靜靜等待來敵。
尚雲在旗艦瞭望台上,見江東戰船分開,猜度孫權就在前隊,後麵三十艘戰船是為前隊爭取時間的,便搖動令旗,讓副手王伉迎戰,自己則指揮大隊戰船繞了個彎子,避開董襲率領的船隊,追擊孫權。震澤江麵寬闊,對麵不過三十艘戰船,大隊戰船很容易繞了過去。董襲見漢軍戰船分隊,指揮自家戰船不要命的圍了過來,尚雲嘴角上掛著冷笑,下令擂鼓,底層士卒聽到鼓聲,奮力踩動滾輪,漢軍戰船劈波斬浪,很快就把董襲的隊伍扔在身後,後麵王伉的戰船已經來到,率先發動了攻擊。拍杆,火箭,巨石一陣猛攻,江東戰船頓時相形見絀,三十艘戰船,僅僅董襲的旗艦因為在中央,得以幸免,其餘的戰船烈焰滾滾,不同程度帶上了傷。江東士卒紛紛跳水逃命,漢軍放下走舸,在江麵上俘獲士卒。董襲沒想到漢軍戰船攻擊力如此厲害,江東水軍一直以來自家認為是天下第一,一向自大慣了,初戰慘敗,董襲不禁麵色如土。
王伉十餘艘大船圍住了董襲,殘破的江東戰船想要衝過來保護主將,被外圍的漢軍戰船攔住。董襲不知孫權情況如何,麵對強大如斯的漢軍戰船,不知道逃不逃得過去?王伉麵對董襲大聲說道:“孫權殘暴無義,弑兄殺弟,董襲將軍甘願為此等匹夫賣命,置大義於不顧,伯符將軍何以瞑目?”
董襲慘然說道:“吾雖為敗軍之將,豈能任你汙蔑我主?”說罷,湧身跳來,揮動手中單刀,來殺王伉。
董襲尚未近船,漢軍戰船上士卒長槍齊舉,如一片樹林相似,董襲晃動單刀,砍落十餘個矛頭,旁邊的長矛伸過來,董襲人在半空,如何躲得過去,一霎時長槍貫體,江東一代英傑,死於長矛林中。王伉說道:“真傑士也,保管好屍體,擇地安葬。”轉身對江東戰船上目瞪口呆的士卒喊道:“主將已死,爾等還不投降,更待何時?”
江東士卒士氣低沉,到此地步,除了投降,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等待著漢軍來收割自己的性命,士卒們相互觀望半晌,將兵器拋入水中,坐在甲板上。
孫權看著漢軍戰船又追了過來,對黃蓋、韓當說道:“兩位老將軍,漢軍船快,西岸將到,二位將軍率快船至陽羨召喚水軍來援,我指揮戰船,暫與敵周旋。”
這話該反過來說才對,黃蓋、韓當急忙說道:“吳侯快走,我等阻擋敵軍。”
孫權眼看敵人越來越近,神色慘淡,淚水不自覺就流了出來。黃蓋、韓當跪在地上說道:“事危矣,吳侯快走。”
孫權跳上小船,兩邊水手奮力劃槳,小船如離弦之箭,直飛岸邊。
尚雲指揮戰船呈扇形展開,開始攻擊。黃蓋、韓當久在江東,精習水戰,指揮戰船應對。一百多艘戰船錯落分布在湖麵上,開始了大戰。漢軍戰船靈活,武器又犀利,采用二打一的戰法,江東戰船很快就被擊沉了十餘艏。黃蓋大聲對韓當說道:“義公,護衛吳侯家人,先去陽羨暫避。陽羨水軍很快就到,漢軍雖然犀利,必然大敗。”
韓當舍不得自己的老戰友,黃蓋怒道:“事有輕重緩急,義公豈能不分?”
韓當無奈,跳上孫權母親吳夫人的戰船,指揮士卒,避開戰場,遠遠離開。
孫權快船來到陽羨水寨,士卒大聲吆喝:“快開寨門!”
水寨守軍見來人穿著江東軍服,大聲問道:“來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