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劉琮降(1 / 2)

程昱見荊州兵慘敗,令軍士大呼:“降者不殺。”

荊州兵出來三萬人,能跑回城去的不到兩千,劉備多年來積攢的精銳,因為跟隨劉備衝鋒,也已經化為烏有。晏明、陳到聽聞劉備、文醜陣亡,仰天長嘯,如蒼狼嘯月,又如猿泣巫峽,說不盡的傷感,道不盡的淒涼。長嘯罷,二人對視慘然一笑,奮力掙開身旁的士卒,猛跑幾步,頭撞寨木而死。

漢軍聞知,無不感動。程昱說道:“難得四人如此忠義,真乃千古英傑也。文遠、宣高,擇一風水寶地,命軍士厚葬了他們吧。”

劉備慘敗的消息傳到襄陽城內,劉磐緊跟著也回來了,雖然明知道張遼所言十句未必有一句是真的,但還是轉述了張遼的意思。

劉備兩戰曹軍,威名遠揚,與漢軍戰,卻落了這麼一個下場,荊州文武無不噤若寒蟬,無人敢提再戰漢軍。

劉琮看著劉琦,希望大哥想個辦法,劉琦搜腸刮肚,那有什麼好主意。見劉琦無語,劉琮把目光投向了蒯越,“蒯公,漢軍戰力彪悍,荊州無人可擋。族兄轉述漢將張遼之意,想必也已清楚。荊州何去何從,請蒯公拿個主意。”

蒯越說道:“漢皇劉澤一直以信義名著天下,張遼所言,未必是虛。何不再遣劉磐將軍與漢軍溝通,先為老州牧治喪,再定荊州去從不遲。”

劉琮見蒯越說的有理,點了點頭,轉頭對劉磐說道:“那就再辛苦族兄一趟如何?”

劉磐領命再來漢軍大寨,張遼接著,“劉將軍去而複返,不知有何指教?”

劉磐說道:“族叔棺木已經成殮,隻等安葬,隻是貴軍大寨當道而立,多有不便,不知貴軍能否退軍三十裏,讓出道路。”

“不知老州牧陵寢在何處?”

“南陽桐柏大複山,已治陵寢十餘年也。”

(劉表的墓葬不少文獻記載在襄陽城外一裏處。私下認為,劉表主政荊州,成績斐然,肯定不會在襄陽城附近整治自己的陵寢,必定選擇依山靠水的風水寶地。曆史上曹操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攻南陽,劉表八月死,九月曹操已經打到新野,劉琮隨即投降。以此推斷,劉表死後,應該是被劉琮草草埋葬在襄陽城東。劉琮沒有時間,也沒有膽量在曹操大兵壓境的時候,將劉表葬在屬於南陽郡的桐柏大複山。)

“沒有問題。逝者為大,我軍將提供一切方便。”張遼大氣地說道。

劉磐大喜,告別張遼,急忙回城複命。劉琮沒想到漢軍如此大度,立即著手安排劉表安葬事宜。

鬧哄哄一個月過去了,劉表也下葬了,漢軍大寨依然聳立在襄陽城外,劉琮不得不麵對這個問題了。與手下文武商議了幾日,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劉琮手捧印綬,開城投順。

程昱作為漢方代表,接過了劉琮印綬。隨即發布了一道道命令,劉琮、劉琦及家人去洛陽麵聖,等待封賞。張遼、臧霸接受襄陽軍隊,進行整編。荊州原文武大員,蒯越為荊州別駕,韓嵩為治中,伊籍為主薄,鄧義、劉先皆為從事。文聘、王威、蘇飛、劉磐、張允皆任中郎將,隨軍聽命。程昱為荊州刺史。

荊州七郡,南陽、江夏、南郡已經落入囊中,尚有四郡偏遠,不曾得到消息。程昱令傅巽為使,劉磐為護衛,到荊南四郡說明情況,令其歸順。

荊南四郡,長沙郡,太守韓玄;零陵郡,太守劉度;桂陽郡,太守趙範;武陵郡,太守金旋。這四個太守在羅老先生的《三國演義》中,各懷心思,對付前來征討的關羽、張飛、趙雲,濃墨重彩,噱頭不少。其實自赤壁戰後,劉備在荊州站穩了腳跟,這些人又不是傻子,順風旗抗的漂亮著呢。

徐庶和呂布共事了不久,就發現呂布這人是個直腸子性格,打起仗來隻憑著個人勇武,不大會拐彎。此時的呂布,張揚的性格已經收斂了不少,徐庶又是遊俠出身,兩個人還真的有共同語言,因此相處甚歡。

徐庶琢磨著,韓遂老這麼不陰不陽的和朝廷拖著,不是辦法,得想法整點事,找個借口,滅了這個老小子,既為朝廷解決了後顧之憂,自己和呂布不也是大功一件?徐庶開始留心韓遂的情況。韓遂多年來稱雄西涼,依仗的是手下八員大將,號稱八部將,分別是梁興、候選、程銀、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楊秋。這八個人都是涼州的小軍閥頭目,被韓遂設法降服,其中以梁興、候選勢力較大,武力也排名最高。沒有這八個人的支持,韓遂必然勢力大減。把這八個人弄到自己這邊還是想辦法一一剪除?徐庶想了好久,終於想到了一個完整的策略。

呂布手下也有八健將的,由於劉澤的出現,高順、張遼、臧霸脫離了呂布,最終呂布手下還有六個數的著的將領,分別是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古人對八這個數字似乎特別感興趣,呂布將李肅納入,又提拔了一個年輕將領李春,湊夠了八健將之數。夏侯惇人稱獨眼將軍,不是他生下來就一隻眼睛。夏侯惇的左眼正是被曹性給射瞎的,曹性絕對不是瞎貓逮了個死耗子,能在呂布帳下位居八健將,肯定有他的一套,以此看來,一箭射瞎夏侯惇,箭術足以自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