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域七國(1 / 2)

(感謝紅霜不知晴的支持)

焉耆、於寘、龜茲、疏勒、車師後部、鄯善六國,再加上烏孫國,在廣袤的西域之地,相互攻伐,也稱為七國之亂。西域地方雖大,人口不多,就以焉耆為例,焉耆的疆域就在蒲昌海的西北邊,戊己校尉與西域長史府說起來就在焉耆境內,史載焉耆人口不到四萬,有兵六千。四萬人還不如現在內地的一個鄉鎮人口多,也就是說焉耆的國王與鄉鎮黨委書記比起來,還差著一點。但是由於地盤大,物產相對也極為豐富。

蒲昌海水源滋潤著周圍的土地,形成一個極大的綠洲,漢軍人馬駐紮在這兒,首先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飲水。糧草可以從涼州源源不斷的運送,這清水在當時的情況下,隻能就地解決。趙雲、馬超、閻行每日操練士兵的強度不大,意在讓士卒適應西域的環境。

將近月餘,六國的國王或使者先後在海頭聚齊。劉曄設宴招待,詢問烏孫國情況。由於匈奴、鮮卑勢弱,西域七國最近十幾年間沒有受到兩族欺淩,發展平穩,也就使得烏孫勢力急劇膨脹,開始了擴張之戰。

龜茲國與烏孫接壤麵積最大,損失也最嚴重,國王白利一聽劉曄問起,立刻說道:“劉長史,烏孫原本由大小昆彌分治,國力不強。不料小昆彌混布圖昏庸,隻知花天酒地,不得民心,被大昆彌強摩靡趁勢吞並,強摩靡精明強幹,以赤穀城為都,自號昆莫。烏孫人口眾多,有兵十餘萬,強摩靡不斷尋機挑釁,強迫我等進貢。強摩靡索求無度,我等苦不堪言,貢品一旦延遲,烏孫大軍就立刻殺來。“

龜茲國王姓白,傳聞乃是秦將白起的後人。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戰功赫赫,長平一戰,坑殺趙卒四十萬,被稱為“人屠”。後來白起被賜死,家世衰落。由於白起一生殺人太多,得罪了無數的仇家,白起後人不斷被人追殺,為求自保,便遷往邊地。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白家人還是不斷被人殺死,隻好穿越大漠,來到龜茲。班超經營西域期間,龜茲王尤利多作亂,不肯順從漢朝中央政府,班超打敗尤利多,立白霸為龜茲王。白家人別管怎麼說也是炎黃後裔,家傳的武藝、兵法還是留了一些,用之治理龜茲,也是綽綽有餘。白家人跑到萬裏之外,又有了權勢,才算安穩下來。白霸之後,傳了數代,如今的龜茲王正是白利。

劉曄點點頭說道:“不知烏孫昆莫用兵如何?烏孫士卒戰力怎樣?”

白利哭喪著臉說道:“強摩靡可謂用兵如神,烏孫騎兵戰馬皆來自大宛,來去如風,我國兵少,隻能避其鋒芒,逼迫的我族人不斷遷移。”

趙雲、馬超、閻行一聽,眼睛就瞪圓了,大宛神駒,武將們的夢中情人啊。漢武帝為了得到汗血寶馬,數次派李廣利出征大宛。李廣利被稱為貳師將軍,就是因為汗血寶馬就在大宛貳師城附近。李廣利第一次遠征失敗,再次遠征,攻破貳師城,得寶馬無數,漢武帝大悅,封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看過金庸先生《射雕英雄傳》的朋友知道,郭靖憑借著汗血寶馬、大雕所向順利,才有了一身驚人的武功,大俠的美譽。

疏勒國王裴當也說道:“長史,烏孫騎兵精銳,實在是難以抵擋。”

疏勒位於西域南方最西邊,如今的帕米爾高原上,西南以蔥嶺與大月氏相隔。疏勒國都就是現在的喀什市附近。疏勒有一小部分與烏孫接壤,看來烏孫也沒少找疏勒國的事。

車師後部王阿羅多也憤慨說道:“劉長史,烏孫欺人太甚,我等六國曾聯兵作戰,皆不是烏孫對手。其騎兵在沙漠之地縱橫自如,快疾如風,往往偷襲,令人防不勝防。”

相對於他國,鄯善、於寘(就是於闐)受到烏孫侵擾最少,兩國也沒有國王親自,隻是派來了使節,攜帶者通譯。

焉耆國王龍咎卑那,國力弱小,更是苦不堪言,眼淚汪汪的對劉曄說道:“烏孫數次攻破左回、尉犁,國都險險不保。”

劉曄沉默一會,說道:“海頭距離赤穀城三千餘裏,若要遠征,需各國同仇敵太,萬萬不可有二心。西域地形複雜,氣候無常,漢軍糧草、輜重還望各國大王費心籌辦。另外,出征烏孫,當一鼓作氣,故望各國派出兵馬,協助作戰。”

龜茲王第一個響應,焉耆、疏勒、車師後部王也點頭答應,鄯善、於寘的使節遲疑,劉曄厲聲說道:“鄯善、於寘若無一兵一卒,待攻破烏孫,我必滅之!二位使節歸告乃王,唇亡齒寒,這麼淺顯的道理,不會不知。”

鄯善本名樓蘭。王昌齡詩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陳毅元帥有詩: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當時佛教東傳,西域各國最早受到影響,西域國民篤信佛教,印度貴霜王迦膩色伽一世曾於疏勒傳布佛教,信徒眾多。鄯善受佛教影響,將國名樓蘭改為鄯善。鄯善讀作shanshan,確實有點禪的味道。國都名叫扞泥城,在今天的若羌附近。鄯善王傳聞為夏禹後人,本姓姒,夏朝滅亡,大禹後裔不願受殷商奴役,隨即西遷,輾轉來到西域,傳播文明,教以耕種,便在當地為王。傳到漢末,大禹的後人早已不用祖姓,時任國王名叫蘇克提,與姒這個本姓早就八竿子打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