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宮,劉澤麵色凝重的看著史阿、劉虎二人,司馬徽放棄了襄陽學院,出外雲遊,這個人必定有自己的目的,隻是他要做什麼呢?劉澤問道:“司馬家這二人才幹特異,可派人手跟蹤否?”
史阿垂頭喪氣說道:“我的人跟蹤司馬徽到洛陽,便跟丟了;跟蹤司馬懿的人到了河東郡聞喜縣,這個司馬懿到了一家客棧後,便蹤影全無。”
劉虎接著說道:“我這邊情形也差不多少。”
劉澤站起身來,在殿內緩緩踱步,這兩個人不簡單啊,明衛、暗衛出手,竟然被他們甩了,隻是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劉澤理不出頭緒,令二人退下,讓人招來荀彧。
荀彧聽劉澤說完,皺著眉頭說道:“皇上,司馬徽成名多年,人脈極廣,莫非假托雲遊之名,行莫測之事不成?”
劉澤說道:“司馬徽南下、司馬懿西行,這叔侄二人,為何不走在一起?難道他們這是聲東擊西之計?”
荀彧說道:“皇上,司馬二人雖然掩藏行跡,以兩衛的力量發現他們,並不困難。隻要讓人盯住大漢各郡要害,二人終有現身之時。”
劉澤說道:“大漢和平,來之不易,目前各地方興未艾,若是驟來風雨,黎民百姓首遭其害。”
荀彧說道:“賈文和、程仲德、劉子揚、郭奉孝、徐元直、魯子敬、諸葛孔明分散各地,皇上何不致書於他們,即可留意二人,亦可詢問方略。”
劉澤說道:“二人計短三人計長,朕這就下令去辦,文若也要留意京城情形。”
荀彧說道:“臣令禦史台監察百官,若是有人膽敢與司馬家眉來眼去,立刻彈劾。”
劉澤笑道:“莫要搞得滿城風雨,一切暗中行事為好。”
荀彧說道:“是,臣告退。”
郭嘉大軍來到大宛首府貴山城外,大宛王急忙迎接,郭嘉笑道:“兵貴神速,與大王不再多言,不知貴國兵馬可都準備完畢?”
大宛王恭敬說道:“人馬五萬,整裝待發。”
郭嘉說道:“好,請大王調撥兩萬兵馬,隨曹真將軍前往康居,彙合康居兵馬後,渡過錫爾河,直撲花刺子模。”
大宛王說道:“不知餘下人馬如何調遣?”
郭嘉說道:“跟隨大軍出征,進入貴霜後,護衛大軍糧道安全。”
大宛王麵對十五萬漢軍,如何敢遲疑,急忙照辦。郭嘉令大軍在貴山城外休整兩天,然後開往邊境,開始調兵遣將。
“趙雲、夏侯惇聽令,令你們二人各帶三萬人馬,越過馬拉坎達城,到達阿姆河邊,分別在木鹿城、藍氏城方向設伏,阻擊兩城援軍。”
二人接令,點起人馬去了,郭嘉說道:“鄧艾聽令,予你五千人馬,繞過馬拉坎達,一路小心潛行,不可令敵人知覺,伏在馬拉坎達城西方,若是城內信使,皆可放過,若是大隊人馬到來,要全部截殺,可有信心?”
鄧艾說道:“末將定能完成。”
郭嘉一笑,對張遼、呂布說道:“奉先、文遠,安排人馬,越過貴霜國境,清除道路,大軍攻擊馬拉坎達。孟起隨我護衛中軍。”
張遼、呂布帶領人馬直接殺向貴霜,沿途小城,看到突然冒出來的軍隊,無不大驚。張遼、呂布兵分兩路,遇城就破,一路毫無阻擋,來到馬拉坎達。這時候,趙雲和夏侯惇才準備完畢,各自帶領人馬,繞過馬拉坎達,悄悄行進。
馬拉坎達守將道格斯,早就得到漢軍入境的情報,正要提兵出城,遠處煙塵滾滾,張遼、呂布大軍到了。道格斯站在城頭瞭望,看到煙塵遮天蔽日,暗自揣摩,看這勢頭,漢軍不下三萬人,我這城內大軍五萬,有城牆為依托,諒漢軍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浪來。道格斯被韋蘇提婆一世任命為邊關大將,肯定能力不是一般。見到這種情況,立刻命令全城動員,全力防守。
張遼與呂布來到距離馬拉坎達十裏外,放緩了腳步,讓戰馬歇息腳力,張遼對呂布說道:“溫侯,我領人馬戒備城中敵軍,您安排人馬立寨如何?”
呂布笑道:“文遠,還是你來安排立寨,好久未逢戰事,老子渾身骨頭都硬邦邦的啦。”
張遼不敢和這位老上司爭,隻好說道:“善,我便選擇地形,安營紮寨。”
呂布帶領著一萬人馬,立在高處,注意四方動靜。
道格斯看到漢軍止住腳步,漫天的煙塵慢慢飄落,急忙令探子前去查看。不久探子回報:漢軍在十裏外安營紮寨。
道格斯看向身邊諸將,大聲說道:“漢軍遠道而來,已經是疲勞不已,誰敢出戰,殺一殺漢軍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