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資料1(2 / 3)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以一名士兵不見了為名,要進城搜查。29軍不準,日軍就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發動進攻,第29軍奮起抵抗。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麵抗戰。中國共產黨麵對民族危亡的嚴重形勢,率先捐棄前嫌,主張國共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共同挽救中華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就此同國民黨進行了多次談判。1937年8月,****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作為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根本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和督促下,1937年9月,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成立。經過第一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略防禦階段。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戰的序幕。當時,日本侵略者把國民黨作為主要作戰對象,所以由國民黨軍擔負的正麵戰場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在全國抗戰初期,國民黨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先後進行了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重要戰役,並取得了台兒莊戰役的勝利,阻滯了日軍的推進,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但是,由於國民黨在政治上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麵抗戰路線,在軍事上則采取單純防禦的戰略方針,所以,盡管國民黨軍隊的許多官兵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麵戰場的戰局仍非常不利,先後丟失了華北、華中的大片領土,國民政府亦遷都重慶。而中國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條依靠人民群眾的全麵抗戰的路線。1937年8月下旬,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全軍共四萬六千人,下轄三個師:第一一五師,****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第一二零師,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第一二九師,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10月間,南方各省的紅軍遊擊隊也改編為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開赴華中前線。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開辟敵後戰場,主要從戰略上配合國民黨軍作戰。1938年6月蔣介石命令在花園口炸開黃河南岸大壩。此舉雖然暫時阻擋了日軍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黃河下遊的大規模水災,造成上百萬民眾直接死亡或間接因饑荒而死,造成當地民眾對國民黨的不滿。第二階段: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略相持階段。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嚴重不足,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敵後遊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使日軍在其占領區內隻能控製主要交通線和一些大城市,廣大農村均控製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國軍隊手中。1938年9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問題,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原則,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進行。在此階段,日本的侵華方針有了重大變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打擊在敵後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采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乎全部偽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艱苦的鬥爭,堅決地進行反“掃蕩”、反“蠶食”鬥爭,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在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利用大兵團伏擊的戰術與日軍第二混成旅作戰,擊斃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在日本政府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親日派頭子汪精衛公開投降。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組織偽軍,協同日本侵略軍進攻抗日根據地。國民政府組織的三次長沙會戰和1940年底的百團大戰對日軍造成重大打擊,1940年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殲滅日偽軍4萬多人,其中日軍傷亡2萬多人;1940年的棗宜會戰中,張自忠將軍率部血戰到底,不幸犧牲。1941年薛嶽指揮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5萬多人。這些大捷一度改變了當時中國國內的抗戰士氣。一些不受兩黨直接指揮的民兵組織(如蒙古抗日遊擊隊等)也開始逐步壯大。至1940年7月,第18集團軍已發展至近40餘萬人,並擁有約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和近200萬的民兵組織。成為華北方麵日本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百團大戰後,侵華日軍將視線轉移至它們的後方,共產黨控製的華北地區。開始將前線作戰的日軍抽調至華北,以維護對美、對華戰爭物資的流通,1941年底,華北日軍兵力達到47萬,並集中了傀儡政權中投入戰場的全部偽軍。為應對共產黨方麵的遊擊戰術,采用了“保甲製度”來斷絕共產黨軍隊與當地民兵的接觸,設立無人區,進行三光政策來壓製八路軍的活動空間。為達到這個目的,日本軍隊希望利用屠殺來震懾抗日力量,在華北進行了大量的屠殺慘案。並使用了違反國際法的生化武器來作戰。其中1942年的冀中“五一大掃蕩”,八路軍和冀中根據地遭到最嚴重的損失,八路軍傷亡1萬多人,日軍也傷亡2萬人之多,有1萬多青壯年被日軍抓走充當苦力,戰後八路軍主力被迫撤離冀中,日軍暫時控製了冀中平原。1942年太行區反掃蕩中,八路軍司令部遭到巨大損失,副參謀長左權犧牲,副總司令彭德懷驚險突圍。中國政府根據1941年12月《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應英國政府請求遂以第五、六、六十六軍,共十萬餘人組成遠征軍。由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羅卓英和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於1942年2月先後入緬作戰。另一方麵,國民黨的反共傾向也日漸增長,蔣介石采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圖消滅共產黨和敵後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堅持“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領導解放區軍民一麵抗擊日偽軍的“大掃蕩”,一麵打退了國民黨的三次反共高潮,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至1943年12月,日軍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收縮戰線,華北方麵軍停止向抗日根據地的進攻。第三階段: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與此同時,國民黨正麵戰場的豫湘桂戰役卻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麵,先後喪失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豫湘桂潰敗的同時,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發起了滇西緬北大反攻。1944年5月,由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先後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鬆山、騰衝、龍陵,收複西南失地,將日軍逐出國門。由史迪威和鄭洞國指揮的中國駐印軍也在緬甸北部發起了反攻。中國駐印軍先後在胡康河穀,孟拱河穀和密支那取得大捷,全殲日軍名震東南亞的第18師團,戰果輝煌。1945年1月23日,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中國軍隊收複滇西失地,打通中印公路,取得滇西緬北反攻的勝利。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擴大了解放區,打通了許多解放區之間的聯係。當時,由於國民黨軍隊主力分散在中國的西南、西北大後方地區,日軍占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都處在解放區軍民的包圍之中,因此全麵反攻的任務,自然地主要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人民軍隊來進行。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德軍正式向盟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爭宣告結束。1945年8月,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作戰勝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8月9日,******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要求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對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蘇、中四國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上舉行。9月9日,在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關於八年抗戰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麵積600餘萬平方公裏,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曆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來總理簽署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通告,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結果審判戰犯戰後,盟國在東京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但由於日本跟美國的政治協商成功,所以隻對東條英機為首的28名日本甲級戰犯宣判有罪,而不少真正犯下戰爭罪行的戰犯卻無罪釋放(當時日本天皇甚至不需要上庭作供或辯護)。中國戰區則成立南京軍事法庭對日本乙級戰犯和漢奸進行了審判。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對關押在太原和撫順的一千餘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無一人被判處死刑。最終於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所有戰犯釋放回國,開創了處置二戰戰犯的先例,為日本右翼勢力複興埋下了隱患。中日和約1951年,美國主導並邀請52個國家召開舊金山和會。和會的結果是48個戰勝國與戰敗國日本於1951年9月8日簽訂的對日《舊金山和約》,但與會的越南、朝鮮、蒙古宣布不承認該條約。周恩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也不承認《舊金山和約》的合法性。直到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和日本建交,於是建交時聲明放棄向日本提出戰爭賠款要求(當時******與黑田壽男的對話:“日本的南鄉三郎見我時,一見麵就說:日本侵略了中國,對不住你們。我對他說:我們不這樣看,是日本軍閥占領了大半個中國,因此教育了中國人民,不然中國人民不會覺悟,不會團結,那末我們到現在也還在山上,不能到北京來看京戲。就是因為日本“皇軍”占領了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別無出路,才覺悟起來,才武裝起來進行鬥爭,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條件。所以日本軍閥、壟斷資本幹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謝的話,我寧願感謝日本軍閥。”。至此,這場中日戰爭在法律形式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