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可是現在的問題是條件根本不允許。劉俊與這五百新漢軍人深陷趙國腹地,情報工作怎麼開展的起來?
就算是想要發展內線,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且趙國百姓對新漢的態度算不上好,肯不肯為你提供情報還是兩說。
何倫的話讓劉俊十分上心,當即找了楊廣義來問道“姚仲戈此人你是接觸過的,你對他的了解有多少?”
聽到這個名字,楊廣義臉上浮出一絲懼色,可很快便消失了,想了一會兒,回答道“姚仲戈此人深諳兵道,卻不是那種隻會照搬兵書上的書呆子。他最擅長的是奇兵,往往能夠想到常人無法想到的事情!”
“你很怕他?”得到楊廣義的回答,劉俊已經確定何倫不是無的放矢,而是真心的提醒自己。但對楊廣義的表現卻是起了興趣。
楊廣義一頓,緊接著開口道“稟主公,以往我的確害怕此人。梁犢將軍率領的義軍在此人手中吃了太多虧。屬下也與姚仲戈有所接觸,幾乎喪命在他手中。
但如今我已是新漢人,新漢的兵卒遠非趙軍可比。姚仲戈一人厲害又有什麼用?若是屬下再次與他相遇,定叫他有來無回。”
劉俊點了點頭,沒有給楊廣義潑涼水,卻也沒有支持他的意思。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往往一個英明的統帥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弱兵在他手上比起精兵在普通人手中的作用更大。
“我們不去河東方向了,明日一早改道直上粟邑,入平陽吧!”
“主公,這是為何?粟邑平陽皆是普通郡縣,我們走此道不僅無法錯失了上郡河東郡兩座重鎮,更是離新漢越來越遠了。”楊廣義十分不理解劉俊突然改道的行為。
“按照我說的去辦!”劉俊瞪了一眼楊廣義,語氣平緩的說道。
楊廣義眉頭緊皺,但不敢忤逆劉俊的意思,隻好點頭。
在楊廣義心中,北上粟邑平陽完全是沒有一絲一毫好處的。上郡和河東一直都是趙國倉儲重地,隻要能夠破壞這兩地的糧倉,趙國定然損失重大。
而粟邑和平陽隻是普通郡,不僅不能傷害到趙國的根本,更有可能將這五百人帶入絕境。
因為平陽的上方便是太原郡,雁門郡,東部有司州兗州和冀州。這幾地都是趙軍屯兵的地方,五百新漢軍北上平陽,一旦長安軍隊追上來,太原雁門司州兗州冀州幾地也派出趙軍的話,那麼等於是自己走進了別人了包圍圈。
幾百人對上幾十萬大軍,有可能取勝嗎?甚至逃生的幾率都變得近乎於零。
可劉俊有著與楊廣義不同的想法,他知道北上的危險。但是如果姚仲戈真的在上郡半途截殺,自己率領五百新漢軍過去無疑是送死。
後方也有敵人,南下新漢完全無望。此時倒不如置之死地而後生,到了平陽,繞開幾處屯兵重地,或可以朝西北去破壞趙國的邊境朔方,趁機進入涼國,然後借道仇池返回新漢。
也可以東進,經武鄉,樂平,常山,河間抵達渤海,然後走海路到新漢南部直接回國。
這兩條路如今還隻是兩個簡單的想法,都有很多漏洞,都不算保險。可是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封建社會也是有好處的,就比如說劉俊的意思沒有人敢違反,原本朝東向上郡河東郡去的新漢軍改道北上粟邑效率及之前那些熱情都沒有絲毫減弱。
原本還在為前路擔憂,可是抵達平陽郡地界,劉俊便收到了一個預料之外的好消息。
趙國農民陳小利在永石郡起義抵抗趙國高壓統治,不過短短數日時間,已經糾集五萬大軍。
和以往的農民起義一樣,有了人便是殺官占地,如今以陳小利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已經占據永石全郡,而現在兵鋒直指太原。
如果記得沒錯,劉俊熟知的曆史中似乎沒有這麼一出。劉俊這隻蝴蝶的出現,曆史進度的最大一次改變終於出現了。
趙國內亂對劉俊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為趙國高層必然要派兵來剿滅義軍,陳小利越強大,對劉俊越有利。
世間萬物,因果糾纏。從另一個方麵來看,這件事對劉俊以及五百新漢軍又是有著極為不利的因素。因為平陽與永石相隔太近,趙軍在剿滅陳小利的同時,隻需順手,便能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原本的計劃要擱淺了,不能對平陽郡動手。最好的辦法是趁亂朝東部進發,避開司州兗州兩個屯兵大鎮。
陳小利的出現,很有可能讓趙國暫時忘記自己這麼一小支隊伍,所以此次東進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