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天衣無縫,可是新漢軍還是遇到了麻煩。由於對地形不太熟悉,在穿越司州地界的時候居然闖入了一座人數數千的趙軍營地的眼線範圍內。
這座兵營不大,主要的功能是保護糧道,讓司州趙軍不會有後顧之憂。
這份工作不簡單,兵是百戰老兵,將是熟悉戰陣的老將。因為誰也不會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一個廢物手中。
距離軍營還有幾十裏的時候新漢軍就被趙軍發現了。一開始趙軍以為這是義軍精銳,前來截斷趙軍糧道,達到圍魏救趙的作用。
但這支五百人的小隊伍怎麼看也不像是義軍烏合之眾,後來他們便想到了傳說中的那兩支新漢小隊。
因為劉俊之前在朔州方向的種種事跡早已傳遍趙國,所以守護糧道的將軍雖然坐擁三千大軍,卻沒有絲毫輕敵。
可是已經被傳神了的新漢軍是每一個趙國將軍眼熱無比的目標。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隻要剿滅新漢軍隊,自己的威望必然水漲船高。
在劉俊沒有絲毫預知的情況下,自己和手下五百人儼然已經成了趙國軍隊中的‘香饃饃’。
糧道守軍經過仔細觀察和推測,得到兩種結果,一是這支新漢軍是趁陳小利起義來渾水摸魚的,自己守護的糧道很有可能就是對方的目標。
第二個結果就是新漢軍想要趁著趙國內亂,繼續北上,在趙軍剿滅陳小利的時候搗亂北方。
顯然,第二個結論更接近劉俊的想法,雖然他不想繼續呆在趙國了。可是如果自己歸國之路受到阻礙他也不介意再打下幾座郡縣。
能派來守護糧道的自然不是庸人,他想了一會兒,當機立斷,將軍隊一分為三,其中一百人留守軍營,一千四百人埋伏在前往自己軍營的道路上。剩下的一千五百人則埋伏在北上的必經之路。
如此,無論是新漢軍打的什麼主意,定會與趙軍接上頭。除非翻越崇山峻嶺,朝著西北而去。
糧道的趙軍將軍很自信,自己兩路都有一千多人,而且還是打伏擊,沒有戰敗的道理。
這段時間新漢軍雖然在趙國傳得神乎其神,可是相信那些傳說的幾乎都是平民。
劉俊對此渾然不知,依舊領著大軍北上。他知道,隻要過了司州,隻要趙軍沒有提前得知自己的行軍路線,調集冀州兵南下阻擊自己的話,穿過司州就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遊了。
“劉三,前麵是何地?”
大軍行至午時,已經是人困馬乏,劉俊隻好下令就地休整。吃飽喝足後正準備繼續開拔,可是劉俊無意間看到前麵那座小山包上有一處樹木晃動了一下,故此將劉三拉過來問詢。
劉三是劉俊最信任的人,因為斥候的重要性,所以劉俊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他。不過因為人手限製,如今在五百大軍前麵開路打探消息的隻有包括劉三在內的三個人。
“主公,此地為趙郡地界。
此地隻有兩條路可以行走,一是繞過前方小山往西北方向,但此路二十多裏外有一座趙軍軍營,人數約三五千。
還有一條路直接北上,穿過這座小山包往東北走二百裏便是常山。”劉三不是個合格的情報工作者,雖然大致問題搞清楚了,但劉俊最擔心的不是這個。
“大軍北上一定要穿過前麵小山包嗎?”劉俊問道。
“主公,此山不大,南北長約十餘裏,山中有一條大路,大軍不會受到阻礙。而且山矮林稀,我已細細查探,沒有敵軍伏兵。”劉三回答道。
劉俊皺了皺眉,對劉三的回答說不上不滿意,但是心底總是有種不祥的預感。
“好了,你先去吧,把楊廣義叫來!”最終,劉俊還是決定集思廣益。楊廣義久經戰陣,而且這一段時間來他的表現的確不錯,或許他有不一樣的想法。
“主公!”楊廣義很快就來了。
劉俊笑了笑,沒有客套,開門見山的問道“楊將軍,如今我們麵前有兩條路,相信你知道。你覺得選擇哪一條好些?”
楊廣義猶豫了一下,伸手指向無名小山所在的東北方向開口“主公,西北是趙軍南下永石的捷徑,必有重兵把守,如今我們走東北是最為穩妥的。
但行軍作戰,一切沒發生的事情都是未知數,或許走這條路並不會比走西北來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