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二十七年,伏國與施車國的戰爭時有發生。施車國與大周臨近,為防被殃及池魚,宣德皇帝加強了邊境軍力,以防伏國或施車國趁火打劫。
當時,率兵去邊境駐防的就是護國大將軍石鴻昆。
行軍打仗是男人的事,與皇帝的後宮本無牽扯,可是這一日,宣德皇帝收到了石鴻昆從邊境傳來的八百裏急報,書呈上說有重大的急事要麵見皇上。
宣德皇帝當時便下旨招石鴻昆回京了。
幾日後,石鴻昆回京馬不停蹄的便進宮麵聖,與宣德皇帝在禦書房關著門密談了兩個時辰,當宣德皇帝從禦書房出來後,便鐵青著一張臉一言不發,不久之後四皇子慕容予杭便毒斃了。
石鴻昆究竟有什麼重大的急事,能令他快馬加鞭專程從邊境趕回來麵見皇上呢?他和宣德皇帝在禦書房中又密談了些什麼呢?
原來,石鴻昆向皇上稟奏了他在邊境遇到的一件事。
一日,一隊伏國的散兵遊勇欲趁亂侵犯大周的邊境,石鴻昆親自率兵將其攻退出百裏,見其不再躍躍欲試,這才率兵返回。可就在返回途中,又遇上了伏國的另一支軍隊與施車國的軍隊交戰。
石鴻昆率兵駐邊的目的隻是為了保家護國,犯不著相助他們其中任何一方,因此樂得坐壁上觀。
那一戰,施車國因兵力不敵而損失慘重,死傷無數。待伏國兵隊撤走之後,石鴻昆命手下士兵去搜檢施車國的那些戰死之人,一是確認身份,二是若有物資收獲也可充作軍餉。
經過一番搜檢,所獲物資雖不算多,但卻從一個施車國士兵的身上搜出了一封用火漆封口的密信。
禦書房內,石鴻昆將這封書信呈給宣德皇帝,並奏道,
“請皇上恕微臣之罪,微臣當時因擔心有緊急軍情,便將此信拆開看過,也因此才知事有蹊蹺。”
宣德皇帝展開書信,隻見上麵寫道,
“謹呈麗貴妃親啟。娘娘上次傳來的情報已收悉,主人已報知君上備好計策。近日主人因與伏國交戰甚緊無暇分身,故還請娘娘盯緊周朝動向,必要時可用藥迷惑皇帝心智。幸而娘娘已誕下皇子,周朝皇室已有了我施車國血脈,一舉清盡周朝之日必不遠矣。請娘娘慎之!慎之!”
石鴻昆小心翼翼的注視著皇上的神情,見宣德皇帝看完密信後臉色發青,雙手微抖,連呼吸也因憤怒而不均勻起來。石鴻昆低聲道,
“皇上,正因此事牽涉重大,微臣才要趕回京城麵見皇上親自奏明,此事非同小可,還請皇上早做決斷。”
宣德皇帝眉頭緊鎖,顯然一時還無法接受這件事情。他揮手稟退了石鴻昆,自己一個人頹廢的在禦書房中坐了很久。
秦萬將茶換了一盞又一盞,宣德皇帝始終無言獨坐。
他最愛、最令他心動的女人竟是個敵國細作,他最疼最寵的兒子竟是陰謀的產物,這讓他如何能夠接受?
天色完全暗了下來,宣德皇帝終於走出了禦書房。
他要找個人說說,麗妃是他自己帶進宮來的,他是不是有眼無珠的引狼入室了?他這個被人日日山呼“聖明”的皇帝,是不是也根本沒那麼“聖明”呢?
這種丟臉的事自是不好與哪位朝臣說說,何況石鴻昆也已經說了許多了,他還能找誰呢?
於是,宣德皇帝想起了自己那位溫良賢淑、慧賢端靜的皇後。
和坤宮中,當聽了宣德皇帝的講述後,皇後正了正衣襟,鄭重的在皇帝麵前跪了下來,正色道,
“皇上,此事不僅關係到後宮、前朝和軍情,更關係到皇上的安危和大周的國運,如此重大,臣妾實在不敢妄言。若是一句話說錯,隻怕不但會誤了軍國大事,還會誤了貴妃妹妹和靖親王。”
宣德皇帝伸手扶起皇後,道,
“不妨事,你怎麼想盡管怎麼說就是。朕隻是想找個人說說,並非拿主意,否則朕就去找朝臣們商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