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南宮憶仁的危機(1 / 2)

施車國與伏國連手攻周,為大周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大周君臣在商議對策時,自然想到了客居在大周的施車國王子__南宮憶仁,對於南宮憶仁的處置引發了朝野上下的一片爭議。

以石鴻昆為首的一幹武將持迎戰態度,主張遠擊近攻,堅決建議慕容予桓立即將南宮憶仁處死,以此震攝施車國,表明大周並不畏懼施車國與伏國的狼狽為奸。然後,將大周可用兵力一分為三,一支去臨穀關增援把守,一支去清河阻斷施車國的援兵,最後一支從清河潛入伏國製造內亂,迫使伏國回身自救。

而以沈福廣為首的一幹文臣則持懷柔態度,主張和談解決,力諫慕容予桓立即釋放南宮憶仁回國,以此緩和與施車國的矛盾。再派出使者與兩國交涉,勸其謹慎行事,施車國可與伏國結成盟友,大周也一樣可以,而且是比施車國更有力量的盟友,反之對施車國也亦然。

這一日,迎戰派和懷柔派在朝上又引發了激烈的爭議,石鴻昆態度堅決,語氣凜厲,道,

“皇上,依老臣之見,為了大周的社稷和尊嚴,此戰一定要戰!請皇上即刻處斬南宮憶仁,以安大周兵將之心!”

“皇上,萬萬不可啊!”

沈福廣俯首跪地,奏道,

“皇上,南宮王子萬萬殺不得啊!我大周固然兵強馬壯,實力雄厚,可若要與伏國和施車國的聯合大軍為敵,難免要傷及國之根基,因此,依微臣之見,與兩國和談解決才是以退為進、保存實力的上策之選!而南宮王子就是我大周與施車國緩和矛盾的有力條件,因此,南宮王子殺不得啊!”

蘇倩雪的父親,從一品神武將軍蘇全山冷哼一聲道,

“沈大人,您怎麼長他人誌氣,而滅自己威風啊?如今人家兩國聯起手來都打到我大周的家門口兒來了,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不想著為國效力、為皇上盡忠,怎麼盡想著求和這種沒骨氣的事?當真是丟盡了咱大周臣子的臉麵了!”

沈福廣一聽,氣得臉色鐵青,爬起身來指著蘇全山道,

“蘇將軍,您倒是很威風啊!隻是光憑這威風就能助我大周擊退伏國和施車國的大軍嗎?眼下是在商議對敵的大事,不是看蘇將軍抖威風的時候!目前的形勢是敵強我弱,強打硬拚隻會白白損傷我大周的人力物力,沈某這張老臉丟一丟不打緊,可蘇將軍冒然迎戰,豈不是視大周社稷和百姓安危為兒戲嗎?”

徐妙琴的父親,正三品驍悍營參將徐子業上前奏道,

“皇上,目前的形勢確如沈大人所說的敵強我弱,可微臣認為,戰尚有幾分勝算,不戰卻會永遠屈人之下,尊嚴掃地。”

如妃齊若月的父親,翰林院大學士齊望海道,

“皇上,微臣認為沈大人所言在理。以目前的情況,各位將軍若沒有勝算,我大周確實不應僅憑著一時衝動冒然出兵,而和談也不失為解決兵戎紛爭的另一個辦法,皇上為國之根基和天下百姓而計深遠,並不會傷及皇上及大周的尊嚴和顏麵。”

蘇全山一聽,不屑的向齊望海道,

“齊大人是一介文儒,自是不懂兵家無常的道理。若是必有勝算才能出兵,那朝廷豈不是白養了我們這一幹武將?莫說輔政王已經想到好計策,便是沒有,我們為人臣子的,為國殺敵,醉臥沙場,馬革裹屍也是平常事,又豈會委曲求全的去求和?”

沈福廣聽了,哼哼兩聲冷笑,道,

“還說不是義氣用事?戰場還未上,蘇將軍就已經‘醉臥沙場’、‘馬革裹屍’了,此戰不戰也罷。”

說完,又轉向慕容予桓跪奏道,

“皇上,老臣身為大周臣子,食君之?,報君之恩,以皇上的江山社稷為念,老臣不怕委屈,願親自出使施車國和伏國促成和談一事,以免除我大周兵戎之苦!”

齊望海跟著在沈福廣身邊跪下道,

“皇上,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兩國交戰的最佳之態,微臣也願與沈大人一起出使兩國,為我大周和平安寧而奔走!”

慕容予桓看看沈福廣,又看看齊望海,眉頭緊鎖,實在拿不定主意,隻好歎了一聲。

這時,石鴻昆冷笑了笑,向沈福廣道,

“沈大人若果真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老夫倒是十分佩服!隻是不知沈大人要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呢?以老夫所知,和談必要以豐厚的條件為代價,不知沈大人是打算要厚贈金銀呢,還是要割讓城池呢?”

石鴻昆一針見血,這確實是個現實的問題。自古以來,兩國交兵如欲和談解決,那麼先行提出和談的一方勢必也要先行讓步,有時甚至會被迫答應對方一些無理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