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案情梳理(1 / 2)

傍晚,支隊會議室。

初步案情彙總分析,照例由梳理屍檢情況開始。顧菲菲先用投影儀為大家播放了幾組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創痕照片,又具體介紹了死因與死亡時間,然後說:從創痕形狀和走向上看,凶手是從背後偷襲了蔣青山,著力點在左側,說明凶手是一個左撇子。致命凹陷創痕周圍的裂紋是放射性的,無重疊跡象,表明凶手隻揮了一棒便令蔣青山喪了命,手法幹淨利落、富有經驗,由此看,凶手也許有犯罪前科。

“而張翠英的屍檢信息顯示出,她曾遭受過長時間的拘禁和虐待,到最後是被活活打死的。當然從醫學的角度具體闡述,張翠英是因為大麵積軟組織損傷,致使組織病變、壞死,從而導致腎功能急性衰竭,直至休克死亡。這表明她的死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也就是我想著重指出的。與其他案件不同,這起案件中受害人的死亡時間不等於凶手的行凶時間,致命傷害可能發生在幾天前甚至一周之前。”

艾小美接著介紹有關受害人張翠英的背景信息:張翠英在本地從事餐飲業多年,至今已擁有三家名為‘翠英老菜館’的中等規模飯店,經濟實力雄厚,生活相當優越。生前與兩個婚姻各自解體的女兒同住多年。女兒中的姐姐叫王亹雯,44歲,兒子在省城讀大學;妹妹叫王亹婧,40歲,女兒在本地讀高中,但主要隨父親生活。

從明珠這邊先前走訪的反饋信息看,姐妹倆很早便跟隨母親打理飯店生意,為人心地善良,穩重不張狂,同事們對她倆印象都特別好,而且始終盡心盡責輔佐母親,從不爭名奪權。直到三年前,張翠英自感年齡增大,精力逐漸不濟,決定安心養老,主動將飯店交給兩個女兒全權打理—姐姐王亹雯頭腦靈活,事業心強,負責經營;妹妹王亹婧比較柔弱,心思細膩,負責管錢。姐妹倆性格迥異,工作上相得益彰,把飯店經營得紅紅火火。

“就以上信息看,姐妹兩人應該不具備作案動機,比較可疑的是一個叫曲曉軍的人。受害人的幾家店,都雇有店麵經理,曲曉軍先前是總店的店麵經理,鞍前馬後跟隨張翠英多年,一直未婚。雖然姐妹倆說得比較含糊,但實際上這個曲曉軍是張翠英的情人,後來他們的關係被識破,姐妹倆擔心曲曉軍是衝著家產來的,便將他‘掃地出門’。據姐妹兩人說,她們的母親失蹤時帶走了一些衣物和所有昂貴的首飾,還把家裏備用應急的現金帶走了,加之隨身攜帶的銀行卡中的錢,張翠英當時身上有近二十萬塊錢,所以她們的意思是懷疑曲曉軍把她們母親騙跑了,把錢弄到手後,殺人滅口。”

“如果隻看表麵信息,這是一個合理的推斷,但也有可能是姐妹倆故意放的煙幕彈!因為她們的口供,與實際情況是有出入的。”杜英雄接過艾小美的話,把問題深入下去,“這姐妹倆一直強調張翠英是5月29日失蹤的,失蹤前一切表現都很正常,當然這與死亡時間相符,同時她們也能給出不在犯罪現場的人證。但正如顧姐介紹的法證信息顯示,張翠英死前遭到過長時間的拘禁,這就有矛盾的地方。那到底誰說得對呢?當然是顧姐,因為張翠英的臥室乍看起來光鮮整潔,但稍微仔細觀察,便能發現不論是家具表麵還是床罩上,都落著厚厚一層灰,顯然那臥室已經很長時間沒住過人了。再加上顧姐特意提醒的,張翠英雖然死於5月29日左右,但行凶時間有可能是幾天之前,那麼這姐妹倆所謂的不在現場的證據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我們向小區物業提出查看相關監控錄像的要求,結果他們回應說,因為物業方和小區居民在物業費上漲問題上意見未能達成一致,小區內的監控在半年前被他們擅自關閉了,所以沒法提供錄像。總之,我和英雄都覺得姐妹倆有些不對勁,但又確實找不出她們的作案動機!”艾小美總結道。

“你怎麼看?”聽完兩個小家夥的彙報,顧菲菲把目光轉向韓印。

韓印像以前一樣,別人介紹情況的時候,他要麼找個小黑板,要麼在自己的記錄本上埋頭寫寫記記。聽到顧菲菲的提問,他放下筆,抬起頭凝了凝神,道:我先說說我走訪的情況吧!

蔣青山家中沒有破門而入的跡象,各種家具擺設也井井有條,可以肯定不是第一作案現場。另外在屍體出現之後,張隊這邊廣泛搜集了拋屍現場周邊的監控錄像,在一個十字路口的攝像頭拍攝到的畫麵中,發現了蔣青山平時駕駛的捷達車,時間是5月26日淩晨一點左右。對比死亡時間來看,這個時候駕車的應該是凶手,也就是說凶手可能是駕駛著蔣青山的車進行拋屍的,捷達車目前還未找到。

“至於蔣青山的兒子蔣文斌,我相信與案件無關,不過蔣文斌提供了兩點信息值得注意:一、蔣青山遇害前一段時間迷上了電腦,為此我把主機帶回來讓小美研究一下,看能否找到有價值的線索;二、蔣青山遇害前曾讓蔣文斌給他買了部智能手機,還特意強調要照相功能先進的。關於第二點,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會不會是蔣青山無意中發現了某個犯罪計劃,而他在私自跟蹤偷拍犯罪人時暴露了蹤跡,從而遭到滅口。隻可惜手機現在估計已經落入犯罪人手裏,或者被銷毀了!不過隨後我和張隊的單獨談話,證明了我的猜測有很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