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犯罪嫌疑人夏明德車中搜出凶器,並且上麵還提取到他的指紋,應該說是證據確鑿,如果能夠引導他供認罪行,繼而明確犯罪動機,然後通過指認現場將口供坐實,基本就可以送檢候審了。不過目前的問題是,夏明德拒不承認罪行,甚至似乎有很大決心與警方拚死一搏,所以需要專案組自己去找出犯罪動機。
韓印帶著康小北從夏明德的背景信息著手調查,他們先是走訪了他的妹妹,從她口中得知夏明德的獨生女在去年夏天因車禍喪生了。韓印敏銳地感覺到,這會是一個特別值得追究的方向,於是通過幾日的各方走訪,還原出夏明德和夏雪父女倆的一些生活經曆:
夏明德現今是一個人生活,妻子早年因難產去世,留下一個女兒叫夏雪。夏明德為了不讓女兒受委屈,始終未再有婚史,獨自一人將夏雪撫養長大。
夏明德是中專文化,曾被分配在一家國有商場做銷售員,後因為要養女兒,嫌在單位掙錢太少,便主動辭職,借錢買輛出租車當上了車主。此後他早出晚歸,努力行車賺錢,經濟上還是相對寬裕的。尤其近幾年,他把所有債務都還清了,還買了一輛新出租車。再加上夏家有女初長成,女兒夏雪出落得亭亭玉立,乖巧懂事,學習成績更是出類拔萃,讓他備感欣慰,父女倆的日子總體來說過得相當順心順意。但如此美滿的生活,在去年夏天發生了顛覆性的轉折。就在去年8月中旬的一個晚上,夏雪於住所附近的街道上被一輛名貴跑車撞死,那時的她隻有19歲,而在不久之前她剛剛收到來自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實在令人惋惜至極。
早年喪妻,獨自含辛茹苦拉扯大女兒,其間也是曆經波折,眼瞅著生活變好了,女兒又爭氣,可謂前程似錦,人卻這麼突然沒了,任誰也接受不了,所以夏明德的心態日趨極端也不難想象。而隨後法院對肇事者的判罰,更是讓韓印認為夏明德心理是極有可能發生嚴重裂變的。
肇事司機叫薛亮,是一個年輕的富二代,肇事當時喝了很多酒,屬嚴重酒駕致人死亡,但車禍發生後並未逃離現場,而是立即撥打報警和急救電話,並積極主動參與對傷者的救助,認罪態度非常誠懇,其家屬也主動提出賠付巨額補償款。鑒於以上表現,法院最終對其做出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的輕判。站在客觀角度來說,法院的判決算是中規中矩,但可以想象,以夏明德那時的心情,怎麼會滿意法院的判決,於是他提出上訴,但二審結果是維持原判。據一些當時在場參與庭審的目擊者反映,二審法庭宣布結果後,夏明德便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舉動,先是試圖衝上去毆打肇事者,被攔阻後嘴裏又高聲叫嚷著一定會讓肇事者“以命還命”,甚至追出法庭,不依不饒地拋出各種狠話……
年輕、家庭條件優越、嗜酒玩樂,比對案件中的五名受害人,不難發現他們有著幾乎相同的身份背景。那麼對夏明德來說,由於一直無法從女兒慘遭橫禍的陰影中走出來,內心又總是糾結於法院判決的不公,思想逐漸地走向偏激和妄想,直至產生報複那些與肇事者身份類似的富家子弟的念頭,並最終付諸行動,這在邏輯上是成立的。另外,二審結果宣判於3月底,而時隔不到兩個月便出現首起劫殺案,時間點似乎也對得上。至於他為何不傷及肇事者本尊,恐怕一方麵是出於保護自己的心理,因為一旦肇事者被殺,警方必然會聯係到他身上;另一方麵,這也符合連環殺手總是善於移情作案的一貫模式,或者說在夏明德連續殺人的規劃中,有可能是設想把肇事者放到最後殺死的。
這樣的動機分析,在韓印看來是恰如其分的,無限接近於事實真相,也非常契合他先前在犯罪側寫中所指出的—凶手是在滿懷怨恨和悲憤的情緒下,對受害人進行了處決!並且由夏雪的死亡經曆,似乎也可以解讀出“割喉”標記的寓意,因為她是在肇事者嚴重酒後駕車的情形下被撞死的,所以她父親夏明德想要懲罰肇事者喝酒的舉動,遂把受害人的喉嚨割開!
為進一步確定夏明德的犯罪嫌疑,韓印和康小北還特意走訪了肇事司機薛亮,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整個人意誌消沉,精神狀況十分糟糕。他母親帶著韓印和康小北推開他臥室房門的時候,他正在呼呼大睡,滿屋子煙氣和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