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至(1 / 3)

太陽斜掛在天邊,帶著餘暉,肆意的發散著溫度。

西邊的雲已經燒了起來,火紅火紅的,就像一朵朵火焰升在天際,將整片天空都映成了鮮豔的赤紅。

一座高架的長橋,不知從哪裏延伸而來,又不知要走到哪裏去,就這麼如長龍一般穿梭在群山萬壑之間。

水泥鋼筋精製成的銀白堅硬的長龍,凶猛而霸道,遇山則穿山、遇水則踏水,遇到那深淵穀壑則架空飛過,一去也不知有幾千裏!

幾千年前的人,又哪裏能想象今日人力之偉大,人跡之恢宏?!

這是一條環湘的旅遊高速。

據說預計要在今年建成。

事實上,去年便說預計要建成了,但到了今年,也不過打全了地墩子,鋪平了橋麵,真正細致的地方,還沒有開始——高速橋路麵上,還是坑坑窪窪的一片,兩路麵相接的地方,還參差出一根根的鋼絲鐵筋。

而今年,已經過了大半了,似乎還沒有開工的打算呢。

了解些情況的人都說,今年是肯定完不了工的,看看明年怎麼樣。不過,聽說今年會有上麵的人下來視察,或許會完工一段吧。

高速公路完不完工,對於附近清山鎮上的人來說,不過是一個談資而已。

但未建成的旅遊高速,卻是一個進行文體活動、登高望遠的絕好去處。

可以想象,在那兩座幾百米的高山之間,一座高橋飛架而過,兩邊都是山風山景、底下是流水潺潺,頭上是清風明日,滿眼都是開闊朗明,胸懷之中,頓時開闊了不少。

登山,或許因為山路的崎嶇,未免苦困。

但在這高橋之上,既能享受“千裏目”之明闊,又能吹著山風,平直順暢而行,實在是再好不過。

於是,跳廣場舞的、跳霹靂舞的、遊街的、閑逛的、吃宵夜喝酒的,都到了橋上。

沿著橋走上幾裏路又走回來,既鍛煉了身體,又放寬了視野,實在不錯!

本來,沿山路到進入洞天的路口,不有小十裏的路途,但兩座小山被高橋穿洞而過,不到三四裏的路,便從清山鎮上到了入洞天的路口處。

周易的二伯母周寧氏合著幾個老友老伴,沿橋一路走過,不知不覺就到了入洞天的口子處。

“咦——怎麼就到了我們老屋洞天的口子這裏?”周寧氏驚奇道。

路因著山洞隧道的穿鑿,本來就近的大半,又因為幾人邊走邊說,渾然沒感覺的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便走出了好幾裏。

說是好幾裏,也不過一兩千米的路途而已。

高架橋到了這裏,已經不能說是橋了,沿著路平平而去,幾乎到了一個坡道上頂點,再往前去,再過了一個低穀,穿過一個黑洞洞的隧道,不知又要往哪裏去。

“聽說你們家周易就在老屋養雞,原來就是這裏啊。”旁邊一個燙紅了長發的時尚骨感的中年婦人說道。這個婦人雖然保養得不錯,但微微黯淡的皮膚、眼角處的魚尾紋,無一不暴露出她真實的年紀。

“他現在沒有養雞了呢,專門種桃子,好像還種了些葡萄。”二伯母解釋道,“你們不知道,我們家的周易,可會享受,那山裏麵,被他收拾得那叫一個美噢!種出來的桃子,聽說要賣二十塊錢一個呢!”

“二十塊錢一個?”另一個約莫四十來歲的圓臉婦人疑道。她心裏還有話沒說出來:二十塊錢一個,誰買?不是真的種地種傻了罷!

圓臉婦人身形矮小而豐腴,全身上下,包括那張臉,無一處不是圓的,臉上也常帶著笑容,看著頗有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