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蟈蟈葫蘆和傳承(2 / 2)

畢竟賀青剛剛加入古玩行,前後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如何懂那麼多鑒定知識?這個東西一時半會兒也學不來,需要係統地學習和長時間的實踐積累。

“老板,這東西價錢怎麼算?”把捏了一會兒之後,賀青開口問道。

雖說他估計蟈蟈葫蘆不是很值錢,但是他突然有了那個“雅興”,想玩一玩,反正也應該花不了幾個錢。要想在這一行長久混下去,不玩點東西,隻純粹地想著賺錢,那多枯燥無味啊。

想學好鑒定知識,多看多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

“兄弟,這是典型的牙口範製蟈蟈葫蘆,出自清朝官模。你看這象牙口超厚,又是花模,上麵繪製有三虎圖,栩栩如生,可謂精品啊!”那男子眉飛色舞地詳細介紹道。

“嗬嗬,是吧。”賀青輕輕地點了一下頭,說道,“不過其實範製葫蘆在清朝太普遍了,最早是在民間盛行的,後來才傳入官府和宮廷。我最喜歡的還是火畫葫蘆和針刻葫蘆,製作這兩種葫蘆才最需要技巧,往往大師的作品就體現在這兩種葫蘆上。天心苑王進的作品我尤其喜歡,可惜太難得了,市場上也就隻有為數不多的幾件真品了。”

“敢情兄弟一直收藏蟈蟈葫蘆?”那男子反問了一句,聽賀青一說,好像知道得比他還要多,他神情不由稍稍有點尷尬。

賀青點頭回答道:“比較喜歡收藏。”

他本人當然從來沒收藏過所謂的“蟈蟈葫蘆”了,這些學問都是從新增的記憶裏獲知的,他隻是隨口說了出來,豈料自己說得太過詳細,連製造蟈蟈葫蘆的具體店名都說出來了。

“老板,這東西怎麼賣?開個價吧。”賀青隨後又問道。

“看你是識貨的朋友,那就給你開個最實在的價錢吧。”那男子遲疑片刻後說道,“三十你拿走得了。如果是別人,我肯定不會給這麼低的價錢。”

“三十?”賀青下意識地愣了一下,隨即他反應過來,知道三十代表三千。上次他由於不懂這個規矩差點鬧出大笑話,看樣子得好好學學古玩行的規矩了,不然會被人鄙視的。

“對,三十。”那男子鄭重其事地點點頭道。

賀青說道:“這口葫蘆模式很規整,但樣子有點死板,我還是喜歡自然一點的——有沒有針刻葫蘆?”

說著他將那個蟈蟈葫蘆往原位放去,意思是他不接受這個價錢。

“沒有了。”那男子搖頭道,“兄弟,怎麼?你是不想要了還是覺得價錢高了?價格好商量的。要不你自己開個價吧,隻要還比較合適,我就讓給你。”

他看出了賀青的真實意思,聽他很識趣地那麼一說,賀青便沒有放下那東西,一本正經地回話道:“不瞞你說,我是買一個比較好的葫蘆來養蟈蟈,感覺這個還不錯。”

“你要養蟈蟈?蟈蟈好養嗎?”那男子連聲問道,饒有興致一般。

“好養啊,現在是夏天,最好養不過了。陽光越充足,天氣越炎熱,蟈蟈的心情就越歡暢,叫得就越動聽。我養了蟋蟀、蛐蛐和蟈蟈。”賀青煞有介事地說道。

前兩種以前他確實玩過,但對蟈蟈沒什麼印象。捉鳴蟲可是童年的一大樂趣,他記得當時自己一到晴朗的星期天,就帶上小夥伴,到離家挺遠的田間去捉蟋蟀玩。不過他們哪裏用過這麼精致的鳴蟲葫蘆,都是用很簡易的罐子或者小籠子。

“那要怎麼養?”那男子越聽越有興趣似的,賀青也興致勃勃,於是兩個人蹲下來談起了喂養蟈蟈的事情。

賀青現在可是飼養蟈蟈的大家,誰都得稱呼他一聲前輩,所以他最有心得體會了,說起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那男子也聽得非常入神。

“哥們兒,這個蟈蟈葫蘆我十塊要了,勻給我吧。”說完之後,賀青操著一口行話說道。

經過一番交流,他和那男子似乎無形之中加深了感情,相見恨晚似的,所以連稱呼也改了,直接以哥們兒相稱,讓人倍感親切。

“兄弟,還要你什麼錢?”那男子用力地一搖頭說道,“君子有成人之美,這東西我就送給你了,今天可算是遇到一個同樣喜歡養蟲的朋友了!”

“啊?”賀青吃驚道,“你把這東西送給我?”

“對,送給你,不要錢。”那男子鄭重地點頭道,“其實我收來的時候沒花幾個錢,也是朋友搭送給我的。你喜歡就拿去用吧,我還想看看你的成果呢,沒準兒我也會開始養蟈蟈,以後肯定有需要請教你的地方。我叫李旭光,很高興認識你!”

說著他十分熱情地向賀青伸出了手。

“賀青。”賀青一把握住了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