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盡了全力攻城,可是清兵近萬人仗著槍多炮多和種種花招,始終把太平軍擋在桂林城外。
從四月十九日至四月二十六日,太平軍苦戰八天,雖打得清兵日夜不寧,膽戰心驚,可自己也傷亡較大,不得不暫停進攻。
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立即召集其他諸王在一起研究新戰術。大家都坐在象鼻山下灣處一條大木船上,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軍事見解。
楊秀清綜合大家的發言,最後定下下一步攻城計劃,那就是改用新式戰具呂公車攻城。
呂公車腳下有四個輪子便於移動,又必須造的與城牆一樣齊,高達丈餘,每車有雲梯七具,攻城時可並肩而上。其結構龐大,工序複雜,用料繁多,非幾日內能造得出。
工匠營總製賓福壽負責這一艱巨任務。他要指揮手下幾十個木匠,盡快趕製出十台呂公車,他們從此在五裏圩、西外街一帶,日夜斧砍鋸拉,鑿眼刨光,緊張地幹開了木器活。
不久,十台呂公車全部趕製出來。五月六日夜,楊秀清一聲令下,象鼻山上的大炮發出巨雷般的吼聲,打破了十天來的沉靜,炮火準確地飛向城內,將撫署大堂前簷打碎,霎那間千萬個太平軍戰士,在炮火掩護下發起衝鋒。
勇士們一鼓作氣,齊心協力,將呂公車迅速推向城牆。登城戰士站在車內,隨時準備架雲梯。
清軍開炮還擊,火力更猛。天兵冒著濃煙大火,借呂公車奮力登城。清軍以優勢火力狂轟濫炸,阻擋住太平軍數次進攻。苦戰半夜,雙方互有傷亡,各自筋疲力盡。天亮後太平軍主動撤退,收兵回營。次日夜,太平軍又用呂公車來攻城,清兵使出新花招,他們在長竹篙上綁了棉花,浸滿燃油燒成火把,焚燒呂公車。呂公車都是木板做的,遇上火與油很快被引燃。太平軍隻得暫退。
此後,太平軍仍天天用呂公車攻城,清兵用火燒,他們就用水潑,幾次使呂公車挨近城牆,給清兵造成威脅。
硬攻不下,楊秀清又想用激將法把城門賺開,他們故意在夜深人靜時設宴擺席,聽歌賞樂,以此激怒敵人。
這一夜,太平軍停止了攻城,就在離城門不遠的象鼻山下,得月樓中,張燈結彩,奏樂唱歌。東南風輕輕吹拂,陣陣樂曲傳到城內清軍營壘裏,哪個官兵聽了不覺刺耳?
當時向榮手下的一個文人記載道:“賊勢披猖開夜宴,笙歌卻在畫樓中。”
向榮,這個較有忍耐心的帶兵大員,此時也禁不住勃然大怒,連聲叫道:“氣煞我也!氣煞我也!那發匪真是太小看人了。來人,傳我的命令,立即打開城門,全軍出擊,與發匪拚個你死我活。”
鄒鳴鶴此時卻保持冷靜,大聲製止道:“提督大人,萬萬不可,城門萬萬開不得。想那發匪必是久攻不下,想用激將法賺我城門。如大人輕舉妄動,必中發匪之計。三衝慘敗向大人可曾記得乎?近日烏都統新亡,隻剩提督大人一棟梁矣!保重,保重。”
向榮這才靜下心來,對鄒鳴鶴苦苦一笑道:“多虧中丞大人提醒。發匪瘋狂已極,士氣強我幾倍,若開門決戰必敗無疑。非巡撫一言,險些誤了守城大事。不過,發匪在我眼前彈唱歌舞,設宴歡慶,實在可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