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渡長江唐正財設計浮橋 戰武昌楊秀清親臨前線1(1 / 1)

就在黃玉昆、李開芳率水師前鋒攻打漢陽之時,林鳳祥、羅大綱、吉文元等驍勇戰將率陸軍一萬餘人直奔武昌東南,占領了東麵缽盂山、洪山、小龜山、紫荊山等高地,即刻進圍文昌、望山、保安、中和、賓陽、忠孝、武勝等各處城門,雖扼守了交通要道,但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兵力顯得單薄。

吉文元受林鳳祥之托向楊秀清稟報情況道:“東王,我軍按計劃已迫近武昌城下,各高地城門都被我軍控製了。但由於城池高大、敵有重兵,我軍不利發動攻勢。且向跛子率大股妖兵尾隨我後緊追不舍,如南北清妖會合兩麵夾擊我軍,則情形十分危險。”

此時,有兩個謀士已漸漸成為楊秀清心腹,這兩人就是李壽春和侯謙芳,都是廣西人,年紀三十開外,均為落第秀才,天文地理無所不曉,出謀劃策最是貼心,越來越受東王信任。楊秀清遇到問題總愛與其商議。

此刻,聽完吉文元的稟報,楊秀清一下拿不定主意,他先穩住吉文元道:“兄弟,你暫且休息一下吃頓飽飯,別著急,我盡快答複你。”

楊秀清去找李壽春、侯謙芳問計:“吉指揮從南岸過來,說武昌城內有防守清軍、外有向榮追兵。我軍恐兩麵受敵。二位有何高見?”

李壽春答:“東王,武昌曆來是湖廣政治軍事中心,城池高大防守嚴密,輕易不能攻下。為保證陸路大軍不遭致兩麵受敵,可另由大本營派一支部隊趕到武昌城南,修築堡壘建造長牆,專人把守不讓向跛子與常大淳形成對我軍的合圍之勢。”

楊秀清點頭讚許:“好!”

侯謙芳又獻一計:“東王,此計大妙可速行之。隻是浩浩長江隔斷我兩岸大軍交通,來往不便有兵力分散顧此失彼之嫌,如若在江麵上架起浮橋,讓兩岸大軍來往自如,則可靈活調遣軍隊了。”

楊秀清又點點頭:“多謝二位,我有主意了。”

楊秀清首先派石祥禎帶三千精兵隨吉文元而去,在武昌城南二十裏的長虹橋,趕築長牆堡壘加強布兵防守。

緊接著,楊秀清又對石達開道:“我軍既要打漢口,又要攻南岸武昌,中間隔一道寬廣長江,行動很是不便。請你用湘江架橋之法,在長江上架一座浮橋來。”

石達開遵命照搬湘江架橋老辦法,用木船排列架浮橋,可幾次均告失敗。

現在時值嚴冬,北風呼嘯,長江波浪滔滔洶湧澎湃,木船一離江岸便上下起伏左右搖晃,如冒險駛往江心,隨時有傾覆危險。這呼嘯的北風啊!這沸騰的江水啊!使湘江架橋的老法子失去了作用。

石達開無可奈何對楊秀清道:“四兄,這長江似脫韁野馬奔騰不息,小弟實在無法駕馭。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浮橋必須盡快架起。緊急中楊秀清想到了典水匠唐正財,於是找他麵商架橋新法。

唐正財是有心人,他也參加了前幾次架橋行動,他感到北風怒吼大江咆哮,用老辦法是白費氣力的。唐正財先已在實踐中總結了天時、地理特點,想出了一個架橋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