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慘敗張子朋挨打千杖本是罪有應得,而韋昌輝也跟著挨了三百杖,就顯得楊秀清不顧大局,亂發*威,嚴重損害了北王自尊,把韋昌輝推向了仇恨的一麵,埋下了內訌禍根。
東王懲罰張子朋和韋昌輝隻是發泄心中怒氣,而對征湘軍戰事毫無補益。楊秀清得知湘軍胡林翼部凶頑異常,常德孤城難守,他隻得命令曾天養放棄常德,駐守嶽州負責湖南軍事;將石祥禎調回天京帶兵防守高橋門一線。
如此人員調動,楊秀清是這樣考慮的:曾天養、石祥禎都是天軍猛將,如果同守嶽州似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嫌,再則天京城邊戰事一直緊張,高橋門一線已缺少得力幹將,不如讓石祥禎回守高橋門,因為他的夙敵張國梁就帶兵進攻那一帶,用石祥禎去對付張國梁可能更合適一些。
天京之所以還經常受到敵江南、江北兩大營的騷擾攻擊,並不是由於對方強大,而是因為天軍自身戰線拉得太長,主力用在了北伐與西征戰場上,沒有足夠兵力殲滅身邊之敵,因此臥榻之側隻好任人鼾睡。
楊秀清在永安封王以後總攬軍政大權,在戰爭中成長起來。撤圍長沙以後天軍摧枯拉朽,勢如破竹,這也使楊秀清產生了麻痹輕敵思想,置眼前敵人於不顧,同時展開北伐和西征,企圖在短時期內攻占北京,奪取全國政權,實現“一打南京,二打北京”的口號。
急於求成往往適得其反。如果說西征戰事是為了擴大天國版圖,增加物資來源完全正確的話,那麼派最精銳部隊孤軍北伐,卻是一次嚴重失誤。
北伐大軍出發一年多,不僅沒有達到楊秀清“輕裝疾進,速奪妖穴”之目的,並且常勝將軍林鳳祥、李開芳逐一被敵人分割包圍。一支精銳部隊陷於土崩瓦解。
楊秀清為挽救北伐軍,年初派援軍迅猛北上,沒有料到援軍去得快也退得快。潰敗之中援軍主帥曾立昌、陳仕保先後戰死;許宗揚敗回天京被楊秀清囚於東牢。
戰場形勢訊息萬變,人員調動相當頻繁。如果日記似地去表述這些人事變動會讓讀者乏味。一八五三年秋石達開帶兵占領安慶,主持西征以後,太平軍在安徽、江西形勢大好。可是石達開為避災禍才加入太平軍,他對洪秀全那套理論並不十分讚同,在抓安徽、江西經濟時,重用地主豪紳當鄉官。
一八五四春,有人向天京舉報了這一政治問題,楊秀清去天王府彙報這一情況:“萬歲,安徽、江西雖然目前形勢大好,但達胞重用地主豪紳,這與天國禮製不符,應當將達胞調回天京,另派人主持西征。”
洪秀全道:“護天侯胡以晃已在安徽,就讓他主持西征如何?”
“護天侯現在駐守廬州,妖兵攻城猛烈,胡以晃無心顧及其他。小弟以為可派頂天侯秦日綱去主持西征,將石達開對調回天京。”
“秦日綱、胡以晃是朕早期發現的兩位人才,論資曆、功勞、職務都應當封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