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太平軍如此浩大陣勢,湘軍中總有不怕死的。湘軍營官白人虎見蘄州遲遲沒有攻下,便自告奮勇帶十幾條船去作誘餌,亂打一氣引誘敵人出來。果然太平軍出動一百多條船迎擊,以多打少將其擊沉。白人虎跳入江中,泅水上岸,太平軍趁勝追擊,企圖將白人虎部全殲。東風甚急,船速很快。
豈料這是湘軍誘兵之計,楊載福、彭玉麟率水師主力,開炮迎擊;哨官任星元、鮑超帶船隊突然出現在太平軍下遊,兩麵夾擊,打得太平軍無還手之力。
太平軍將船隊靠向南岸,然後棄船逃命,一百多條船成為湘軍戰利品。白人虎參與阻擊太平軍東逃,和任星元、鮑超一起躲在大樹後麵打洋槍。
可是白人虎的點子太低,打洋槍時沒有注意好自身安全,腦袋完全暴露在大樹外,對方用抬槍將其擊斃,生命過早失去,也就沒有成為湘軍名將,人們對他沒有什麼印象。
打死了一個白人虎並不能解除被包抄的厄運。湘軍兩麵夾擊,這近千名天兵都死在洋槍之下,他們的命運比大冶天兵好許多,他們沒有受淩遲酷刑,一槍擊斃,死得痛快!指揮這次戰鬥的是蘄州守將陳玉成,剛剛十八歲的他容易衝動,見有湘軍來襲便派出一百多條船,上千號人去迎擊。他自己則坐鎮蘄州城內,一心等待勝利消息。
可是等來的不是勝利消息,而是上千號人被湘軍包了餃子,一百多條船也送給了敵人。看來陳玉成年紀還輕作戰經驗還需要積累。不過他所鎮守的蘄州,目前是太平軍在長江北岸,直接與湘軍對壘的陣地,沒有一點膽量和智謀是不行的。
其實兩軍在鄂贛交界地對壘,太平軍人數還是占絕對優勢,又修了那麼多防禦工事,按道理應該是能阻擋住湘軍東進的。可是湘軍偏偏能夠以一打十,以少勝多。
這半壁山總是雙方必爭之地,去年這個時候,韋誌俊帶西征軍由九江去打湖北,就是在半壁山田家鎮遇阻,雙方圍繞這個地方大做文章。時任湖北按察使的江忠源,想在半壁山再來一次‘蓑衣渡’之戰,可是他一到田家鎮第二天這裏就失守了。
那時的情形和現在完全相反,現在是湘軍由西向東攻,企圖奪取江西、安徽;那時是太平軍由東向西攻,目標是占領武漢。圍繞半壁山攻守情形顛倒過來。隻不過朝廷這邊的進攻部隊,變成了曾國藩湘軍。
一八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半壁山戰鬥正式打響。羅澤南率湘軍兩千六百人,去攻打太平軍兩萬六千人,規規矩矩是以一打十。沒有玩命精神誰有這個膽量?
湘軍中也有膽小的,有三個兵勇見敵人多出自己十倍,嚇得扭頭就往回跑。李續賓在後督陣,立即將這三個逃兵斬首示眾,並大聲向兵勇們告以利害關係:“人固有一死,死在戰場上是忠烈,英名永傳,家人還可以得到豐厚撫恤;像這三個逃兵死了也是白死,還讓人覺得可恥!”
兵勇們一想有道理,當兵打仗本身就是把腦袋蹩在腰帶上,怕死就不來當兵,自己的家庭情況在檔案上寫得清清楚楚,死在戰場上還可以為家人造點福,得到一點榮譽,留下一點好名聲。於是個個向前,人人爭先,衝向半壁山敵陣地。
太平軍廣大兵士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檔案撫恤關係了,多數是饑民難民來自五湖四海,有時連自己都吃不飽。國土麵積也不穩定,誰有閑心去撫恤你的家屬?所以當湘軍兵勇玩命打來時,多出十倍的天兵竟然紛紛逃命,從半壁山懸崖上跌落摔死、淹死的就不在少數。
吉文元的弟弟、北殿承宣吉誌元、殿左四十七指揮黃鳳歧、將軍陳文金、陸練福被湘軍的洋槍、洋炮打死,其他死難的兵士更無法一一列名。橫跨長江的鐵鏈也被弄斷。湘軍攻占半壁山自己傷亡不到一千人,而太平軍損兵一萬多,傷亡數更超過一比十。這種以少勝多的戰例,也是古今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