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嚐試(2 / 2)

因此,孫定挨了一頓臭罵和一鞋底子之後,沒有絲毫敢於反抗的膽量,乖乖地拿起鋤頭來開始鋤草,一邊鋤草一邊暗暗地發誓,哥一定要早日舉孝廉成功,擺脫這個苦海。

好不容易穿越過來了卻在這裏種地,簡直是穿越者之恥啊!

吳氏見兒子挨了一頓臭罵和一記飛鞋,心裏很不是滋味兒,在她看來,自己的兒子病剛剛好就過來幫著家裏一起幹活已經是很有孝心了,至於沒有幹好,那隻不過是因為初次下田沒有經驗,你這個老家夥第一次下地的時候不也是整天叫苦叫累的?

況且,她自己的兒子再不好,她也不願意讓別人當眾打罵,哪怕這個人是他兒子的父親,若是那個小妖精的兒子偷懶,你肯定舍不得打罵,別以為老娘不知道你是什麼德性。

但是,作為妻子,她也不敢公然反抗丈夫的決定,見孫定鋤草實在是不拿手,怕他待會兒又犯了什麼錯誤,讓老家夥抓住把柄再臭罵他一頓,便遠遠地喊道:“伯衡,汝去挑水吧。”

在她看來,挑水是個沒啥技術含量的活兒,隻需要有把子力氣便好,而孫定長得膀大腰圓,膂力過人,別的沒有,力氣有的是。

“唯。”孫定不是傻子,他知道母親這是在維護他,他也早就受夠了撅著屁股幹活的滋味兒,聽到母親的話之後,便急忙扔下鋤頭,提著水桶去挑水了。

孫家距離河邊不遠,但奈何河床比較高,這個年代還沒有水車,隻能靠著人力去挑水,要多難受就有多難受,而且效率十分低下,這也是東漢時期,田地產量較低的一個原因。

根據《後漢書》記載,東漢的第一輛水車大概出現在一八六年,也就是九年後,是由一個叫畢嵐的人發明的,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人力。但是,這輛水車製作還比較粗糙,直到三國時期,魏國的發明家馬均對其進行了改造,製成了聞名後世的翻車,才大大提高了水車的工作效率,使得水車普及開來。

馬均發明的翻車,又叫做龍骨水車,一直到公元二十世紀,我國都有不少地方在用。

後世的孫定是個曆史愛好者,曾經出於愛好查過翻車的資料,大概還記得翻車的工作原理和製作方法,如果能把這玩意兒提前搞出來,豈不是會讓自己小小地揚名一把?

蒼天啊,大地啊,哥終於有金手指了。

當然,孫定也知道,即便是自己將龍骨水車製作出來,也不一定能引起袁紹袁本初的注意,但是試試總是可以的嘛,試試又不用花錢。

況且,人的成功就在於認準了方向然後不斷嚐試,試都不肯試,永遠都成功不了。

打定注意之後,孫定便開始努力回憶著龍骨水車的製作方法,好在他的記性不錯,大概的流程還記得,這讓他的心裏不由地升起了一絲絲小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