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翟荇正和單位上的同事一起,陪著客人遊楊再興墓。
楊翟荇不是臨潁人,他老家在河南湯陰縣,是十年大學前畢業分配到臨潁縣的,十來年間,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到楊再興墓來了。楊再興墓位於臨潁縣南12公裏,因相傳在這裏埋葬著南宋抗金名將楊再興而得名。
沒錯,楊翟荇和相傳埋葬這裏的這位抗金英雄一樣,來自河南湯陰,古稱河南相州。據《宋史?楊再興傳》所載,“飛敗金人於郾城,兀術怒,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及韓常兵*之。飛遣子雲當敵,鏖戰數十合,敵不支。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術不獲,手殺數百人而還。兀術憤甚,並力複來,頓兵十二萬於臨潁。再興以三百騎遇敵於小商橋,驟與之戰,殺二千餘人,及萬戶撒八孛堇、千戶百人。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當地人傳說,戰後嶽飛將楊再興的骨灰就掩埋於次。
楊翟荇對楊再興的理解,僅僅來源於一部《說嶽全傳》,以及當地對楊再興的各種傳說而已。同樣是來自河南湯陰楊氏,時空相距如此久遠,他甚至不知道和楊再興之間有沒有什麼血緣之類的關係,即使是有,恐怕也是源於楊氏祖上對楊氏族中有如此英豪的刻意攀附吧。但是楊翟荇知道,他不喜歡這裏。
大學畢業分配到這裏來以後,楊翟荇利用周末的時候,一個人第一次來過這裏。那次他一進門,就覺得渾身上下說不出的不舒服,好象總有什麼在盯著自己一樣。這樣的感覺,在他走到廟後墓塚時尤為明顯。
這次陪同的,是漯河市農委的一個巡視員。此刻大小人等,就簇擁著巡視員圍著門口那塊“宋統製楊將軍之墓”碑激烈地討論著。楊翟荇站在最外圍,外表無比專注,心思卻早飛到爪哇國去了。兩年前,他獨居多年的父親在老家湯陰撒手西歸。上個月,一直關係就很緊張的夫妻二人經過長達三年的拉鋸戰之後,雙方終於“和平”地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字。三十二歲的楊翟荇在這個世界上可謂無牽無掛了。
楊再興墓裏麵有一個高約7米的土塚,傳說中楊再興就埋葬在土塚裏。土塚前一個斷碑,隱約可識“再興之墓”四個字,據說是當年楊再興下葬之時嶽用槍尖親手所鐫。眾人在土塚前感歎了幾句,徑直往後麵的廟宇走去。跟在最後麵的楊翟荇走到斷碑前麵,卻是一陣強烈的暈眩,一時全身無力,邁不開半點步子,不由得閉了眼伸手扶在斷碑的上麵。
恍惚之中,原本喧囂的聲音沒有了,耳邊但聞“咻咻”之聲不絕於耳、稀裏嘩啦喊聲一片。楊翟荇努力睜開眼,周圍的斷碑、土塚以及人群都消失不見了,自己居然身處半空之中。低頭往下一望,身子下麵是一片被踐踏得一塌糊塗的雪地泥沼,中央是一個身上插滿箭支的白馬將軍,*白馬深陷雪地泥沼當中,周圍亂七八糟倒著一大片屍體。更遠的四周,黑壓壓的全是和白馬將軍不同服飾的兵將,持槍執刀,卻是畏畏縮縮不敢上前,隻是把那羽箭飛蝗一般向白馬將軍射將過來。白馬將軍把手中銀槍舞得風車一般,奈何羽箭如雨,不時有飛箭“噗噗”地射入他和*白馬之中,白馬昂首嘶鳴,血流如注。白馬將軍撥打了一陣如蝗飛箭,終是無法,猛地一聲大吼,雙臂發力,將手中銀槍奮力擲出,那銀槍不是朝向四周的敵人,竟是隱隱往半空中的楊翟荇激射而來。
楊翟荇大駭,想要閃避,卻一動也不能動,眼睜睜看著銀槍撲麵而來,槍尖轉眼間就到了他麵門前,森森寒意*人。就在楊翟荇一句“我命休矣”的驚呼就要脫口而出之際,眼前又是一片光芒大作,麵門前的銀槍不見了,變成一個由三顆黑色玉石串聯而成的手珠,在楊翟荇麵前“滴溜溜”亂轉。
遲疑半晌,楊翟荇慢慢地伸出右手,還沒碰到空中的手珠,那手珠有靈性一般徑直鑽到他手中,入手之際,一片冰涼。下一刻,蘆葦蕩、白馬將軍和周遭的軍隊都失去蹤影,楊翟荇回到了楊再興墓的土塚前,右手還扶在那半截斷碑的上麵。楊翟荇心中暗罵,見那個神仙了啊,居然出現這樣的幻覺。把右手從斷碑上縮了回來,右手小指在離開石碑的一刹那,似乎是帶下來一個東西,順手捏在掌中,入手冰冷,拿到麵前一看,楊翟荇頓時臉色大變,手中的,是一個由三顆黑色玉石串聯而成的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