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大觀四年,吉州吉水的一個小漁村裏。
麵容慘淡的李氏看著小床上昏迷不醒的兒子,束手無策,床上躺著的是她的兒子楊再興。她的丈夫楊滿堂到鄰村延請郎中去了。
楊再興是夫妻二人的大兒子。六年前,楊再興降生時,本來是豔陽高照的午間,天空萬裏無雲,小家夥甫一落地,晴天就是一道霹靂,把村頭一老樹從中劈成兩半。村裏頭讀過幾本書的老人們紛紛議論,說這小娃兒大約不是一個非凡的人物,非奸即雄!
夫妻二人對此倒是不甚看重。村裏眾人不知,他們自家卻是明白得很,那楊滿堂本是本朝金刀老令公楊業的嫡係子孫。楊氏一門忠烈,在前幾代雖是人丁不旺,幾代單傳,以後卻也花開多枝,在大宋的四麵八方安家立業下來。雖說楊滿堂這一係貧困流落到吉州吉水的這麼一個破落小漁村,卻在暗地裏保持著將門的些許傳承和驕傲。村裏人所謂的人物非凡,一個橫行四裏八方的豪傑也算得上人物,縱橫數州的遊俠就是相當的存在。而對於曾經赫赫有名的楊氏一脈來說,沙場馳騁的萬人敵出現過好幾個,就算手挽重兵、鎮守一方也不過是重延先祖榮耀而已。
那楊再興出生後,夫妻二人很快發現,小子身體壯得如牛,那智力確實不敢讓人恭維。楊再興不到半歲就可以站立小跑,可學會說話則是一歲半以後的事情。小家夥一歲的時候,按照習俗,楊滿堂把從夫子那裏臨時借來的一書卷和小木刀放在他的身前,小楊再興別的動作沒有,直接就奔木刀去了,捏在手裏,依依呀呀地一通亂舞。夫妻二人相對苦笑,大宋朝重文慢武,再加之楊氏一門忠烈,上百年來,為大宋沙場捐軀的楊氏男兒不知凡幾,到了他們這一代,門道破落,為國效力之心不改,但希望子孫揚文略武,在文臣方向發展發展的私心還是有那麼一點的。
楊再興慢慢長大,腦筋不怎麼好使,與漁村裏的小孩子打架卻是一把好手,一身的好力氣。這才六歲的小屁孩兒,居然靠一身蠻力和一雙拳頭把漁村裏大小十來個小孩子吃得個死死的,端的是楊再興要他們往東就絕不敢朝西,楊再興令他們抓雞就萬不敢攆鴨。幾年下來,夫妻二人也慢慢斷絕了把小家夥往文臣培養的念頭,隻是在夜深人靜等無人知曉的時候,找僻靜地方,為他打熬身體,傳授小家夥家傳武學。
但正所謂“窮文富武”,打熬身體,那吃食用度可得跟上,延請槍棒教頭、購置武器石鎖之類的,也需要大把銀子花銷。夫妻二人本就不寬裕,槍棒教頭方麵,楊滿堂家傳武學在身,也就一力擔了,楊再興又年紀幼小,槍棒武器用些木頭之類的替代了,也還勉強可以湊數。吃食用度夫妻二人就隻有節衣縮食來盡量滿足。所以,這些年楊家過得那個拮據,傷心寒酸之處,不足為外人道也。
再說那楊小子用蠻力和拳頭來降服村中眾小,自是有那麼一兩個內心實在不服的,打又打不過,欺楊小子腦筋不好使,起了別的花花腸子。小漁村就在贛水邊上,村裏半大小子自是打小就在水裏麵廝玩。漁村旁的贛水邊上,有一高高的石台,平時村裏的小子們就是在石台下麵的贛水裏嬉戲打鬧。
那一日,楊再興和村裏的小孩子在在贛水裏打鬧,有那心裏不服的小子就湊過去,攛掇楊再興從那高台上往贛水中跳,並露出嘲笑他不敢的神情。楊再興在小孩群裏自大慣了,哪肯吃這樣的排頭?從水裏鑽出來,蹬蹬蹬就跑高台上去了,探頭往下一看,小心肝是怦怦直跳。這邊剛把頭縮回去,石台下麵是迭聲的一片呐喊。楊再興熱血上湧,蠻勁大作,三七二十一是顧不上了,閉了眼,躍出石台,頭下腳上,栽將下來。隻聽得“噗通”一聲巨響,水花四濺,整個小身軀沒入贛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