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出招(上)(1 / 2)

35年以來,希特勒終於不用偷偷摸摸地擴軍了。實行義務兵役製、宣布成立空軍,再加上和英國簽訂《英德海軍條約》。這一年德國的戰備工作搞得有聲有色。現在的希特勒終於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開始將魔爪伸向了萊茵區,以試探英法的底線。

按照《凡爾賽條約》和《洛迦諾公約》規定,德國境內萊茵河以東50公裏為非軍事區,德軍不得進入。如德軍進入,法軍有權采取軍事行動,英國則有義務以武裝力量支持法國

36年3月2日,時任國防部長兼武裝力量總司令的馮.布隆貝格元帥正式命令德國軍隊實施“訓練”行動計劃,進軍萊茵區。其實這個計劃是早在一年前布隆貝格就在希特勒的授意下達絕密指令,開始策劃“訓練行動”,擬定具體行動方案,保證要“以閃電速度的一擊”來加以完成。德國國防會議工作委員會會議,還專門討論了根據布隆貝格指令擬出的行動方案及其各項細節。

為了試探英法的反映,這次行動德軍所動用的兵力隻有3個營,目標是邊境城市亞琛。心虛的希特勒還命令,如果法軍作出反應,德軍則即刻從原路撤回。

但是這一把,他賭贏了。麵對希特勒赤裸裸的挑釁,法國政府居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當內閣在討論要不要對德國進行製裁時,一戰時的大英雄,現任參謀總長甘末林將軍說:“一個戰鬥行動,不論多麼有限,都可能招致無法預言的意外情況。”想想當時兩國的軍事力量,法國人的100個師對德國的30個師,法國人居然怕德國人發動的“意外情況”,不知道當時的法國憤青是如何安撫自己脆弱的心靈。

而英國的紳士們盡管為德國破壞國際秩序而感到十分遺憾,但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防止法國針對此事采取任何舉措,息事寧人,以免出現連鎖反應。英國竟然是第一個建議法國不要對德國采取懲罰的國家。正如《泰晤士報》說的那樣,萊茵是德國的領土,希特勒隻是“回到他自己的後花園”,你們法國人別大驚小怪。

很快19個步兵營和3個炮兵營,合計3.5萬名德國軍人擁入萊茵區,占領科隆、科布倫茨、法蘭克福和美因茨,同時,希特勒宣布恢複帝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根據《凡爾賽條約》的條款放棄的的萊茵區主權。

德國人開始歡呼,希特勒的個人威卻達到了高峰。德國資產階級和容克地主認為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這個人曾聲名狼籍,而且來路不正,但他以邪惡的天才毀滅了魏瑪共和國,廢除了協約國1919年的判決,對凡爾賽和約不屑一顧,正在用軍事力量恢複德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並有望為曆史帶來一個“德國時辰”。

(以上皆為史實)

但是就在世人將目光集中在希特勒身上時,羅馬的“凱撒大帝”墨索裏尼先生覺得給這位小胡子朋友一點顏色瞧瞧,免得他“樂極生悲”。

3月3日,意大利北部的特倫托的空軍基地,4架嶄新的SM.79剛剛轉場到達此地。它們被停放在跑道的盡頭,忙碌的地勤人員正在給飛機做檢查。馬上這些飛機將進行一次遠程飛機實驗,為了保障此次試驗的順利進行,這些SM.79上的炸彈艙內也被裝上的油箱。

接下去的幾天時間裏這些SM.79多次進行了2000公裏以上的遠程飛行訓練,其中有2次還是在夜間進行的。在那個沒有GPS的年代裏,夜間飛行唯一可以依靠的無線電定向儀。所幸,參加訓練的都是老手,馬上掌握了無線電定向儀的使用要來,對於這種夜間長程飛行很快就熟悉起來。

3月7日,來自羅馬,由墨索裏尼親自簽發的“天字二號密令”被送到基地。所有的飛行員都明白了自己的任務:使用飛機向德國境內的大城市空投反戰傳單。

3月9日14時,行動開始,精調細選的場務人員飛快地為SM.79加油並進行最後的檢查,同時把成捆的“紙彈”裝進飛機。因為已經將彈倉改為油箱,這些傳單就將由機槍手人工拋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