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939年第一縷的明媚春光照射進芒果寬大的辦公室,他打了一個哈欠,伸了一個懶腰,然後捧起咖啡細細地品味一番。生活就是可以這樣簡單而美妙。就在芒果愜意地享受大戰前最後的平靜,在歐洲乃至世界的其他地方,一切都處在混沌之中,在大部分政治家的腦海裏問號要遠多於句號。
此時,除了芒果沒有一個西方的領導人看出了希特勒偽善的麵目。在希特勒的39年菜單上,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和波蘭的但澤悍然在列。對於,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並不擔心。在他看來,一個被剝奪了由天然屏障構成的邊境,國家聲譽隨之掃地後的國家是不可能幸存的。他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對於布拉格的進軍將如同進入奧地利一般的和平又順利。但是,對於波蘭,希特勒還抱有幻想。他認為現在波蘭已經可以用格丁尼亞代替但澤在港口上的作用,所以隻要波蘭把但澤歸還德國,兩國關係的絆腳石就被搬走,那麼兩國就可以對蘇聯形成一項共同的政策。
此同時法國人則對於張伯倫和希特勒主導的《慕尼黑條約》耿耿於懷,高盧人的自尊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法國人急切地想顯示自己才是能夠主導歐洲事務的決定因素,他們一切努力的第一目標就是動搖英國幹涉歐洲事務的決心。於是,一個流言開始在巴黎和柏林盛傳,德國將放棄對第二帝國時代的海外殖民地以及阿爾薩斯-洛林的要求,而法國則以放棄在東歐的一切利益為回報。在兩國的默契下,波蘭將是德國的一個忠實衛星國,但澤問題會在不引起歐洲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悄悄地加以解決。
而作為交易對象的波蘭人此時還還繼續沉浸在他們的清秋大夢中,他們以一個“歐洲大國”自居,以曆史對俄、對德的勝績沾沾自喜,而忽視了波蘭的獨立完全就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俄兩大帝國的崩潰。他們盲目地相信自身的力量,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軟弱抱蔑視態度。他們抱著寸土不讓的決心,認為這是和希特勒打交道時唯一可以保障自身領土和主權完整的辦法。作為一個“獨自自主”的歐洲大國,波蘭人可不像那些小國一樣攀附大國,他們既不打算與蘇聯人合作反對德國,也同樣地決心不和德國合作以反對蘇聯。莫希齊茨基試圖依靠自己的力量重現波蘭人的輝煌。1920年5月,波蘭國父約澤夫·畢蘇斯基率軍解放了在布爾什維克暴政肆虐下的基輔,此後波蘭就對烏克蘭這片富饒的土地表現出極大地興趣。在1939年2月1日,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訪問華沙時,波蘭外長貝克就直言不諱地表示,華沙渴望得到蘇聯的烏克蘭。
蘇聯在一刻成為了被遺忘的地方。在希特勒眼裏,蘇聯是一個遙遠的原料供應國和工業品市場。而在30年代的大部分西方政治家看來,蘇聯是個荒蠻之地的半工業國。而且他們對蘇聯紅軍評價不高,他們不經過調查就引用了波蘭人“經過修飾”的報告。就算斯大林叔叔有改變歐洲局勢的能力,他們對於這股來此北方的紅潮也極不信任。在英法等民主國家領導人看來,布爾什維克主義同他們的自由思想幾乎沒有如何共同點,並且隻關注於把別人搞得人人不和(張伯倫語)。而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選擇了與蘇聯結盟就等於放棄了波蘭,而波蘭是德國的鄰國,蘇聯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