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他們的戰爭(5)(2 / 2)

在一戰後的大部分時間,美國人對於大西洋對岸的事物曆來抱有很高的興致。所以他們渴望被邀請參加慕尼黑會議,但事實是沒有美國人的攪合,歐洲人依舊可以自行其是。羅斯福一聽到慕尼黑會議的消息就稱讚張伯倫:“好樣的”。因為,聰明的羅斯福知道,附和者總是不吃虧的。哪怕在後來當綏靖變得不受歡迎時,美國人依舊可以慶幸他們沒有出席慕尼黑會議。他們可以心安理得地譴責英法兩國做了如果美國處在兩國的地位也會做的事。現在對內政策上陷入困境的羅斯福也無意在對外事務增加自己的麻煩。歐洲就讓歐洲人去折騰吧,如何擴大就業,刺激內需才是美國人最關心的話題。不過可以肯定地是,此時歐洲爆發一場戰爭將更有利於美國人民的“安居樂業”。

英國現正處在一個很微妙的時刻。一方麵,英國人不想看到德國在沒有法國幹預的情況下在東歐為所欲為。這樣德國會變得更加強大,而希特勒也會更加貪得無厭,最終影響到歐洲乃至世界的“繁榮與穩定”。而另一方麵,如果法國政府決心不讓德國在東歐自由行動而采取強硬措施,那麼英國就可能為了支持法國而卷入一場戰爭,而這是英國人一直避免的事情。英國政府力求保持恩威並施,警告與勸誘都在加緊進行,他們試圖“阻擋”希特勒,但是絕不能“激怒”他。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由不得英國人不想起在羅馬的老朋友墨索裏尼了。1939年1月,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到了羅馬。不過,他們是兩手空空地抵達目的地,他們不打算給我們的芒果帶去什麼實質性的禮物,卻要意大利人完成一件崇高的事業,既保證希特勒不會發動戰爭。對於這樣虧本的買賣,睿智的意大利獨裁者自然沒有什麼興趣。

現在意大利獨裁者芒果最感興趣的事,就是每天撕去台曆上的頁碼,看著標誌著戰爭的那一天日見臨進。而在遠離羅馬幾千公裏的大西洋上,意大利人的船舶正從美洲拉回一船又一船的鋼材、鋁錠、小麥、有色金屬等物資。在利比亞的油田裏,機器轟鳴,黑色的工業血液被從地底榨幹送往利比亞或是意大利本土的煉油廠。在意大利國內,在複興基金的資金支持下,大批的廠房正在建設,大批的新置機器正在調試。總之,在芒果的悉心調教下,意大利這台跑車已經被掛到了“高速檔”上,作為司機的芒果將駕駛著它衝上通往勝利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