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10月,波蘭已經成為了曆史。法國人和德國人在各自的防禦工事裏對峙著,開始了一場“靜坐戰爭”。而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弗朗哥而言,但澤的炮聲意味著這次該死的戰爭,這場“別人的戰爭“已經開始影響他的建國大業。當墨索裏尼擰緊了意大利的輸血管後,當戰線對麵的人民軍找到新的金主後,現在的弗朗哥再也不可能像曆史那樣自私而且冷酷地駕馭著他的西班牙小舟遠離這個毀滅歐洲的巨大漩渦。如果他不想被內格林絞死的話,除了抱緊意大利人的大腿外,他沒有選擇的餘地。
西班牙人已經打夠三年的內戰。他們有一百多萬的同胞被自己人屠殺。破敗的工農業、高昂的物價和艱難的歲月使這座荒涼的半島毫無生氣,但是該死的內戰並沒有一絲將要結束的跡象。就像兩個牛仔的決鬥,除非一人倒下,永遠不會結束。
不過,唯一讓弗朗哥感到慶幸的是,意大利人暫時沒有卷入英法德之間的戰爭,使他暫時不必在同盟與軸心之間做出艱難地選擇。但是,一縷不安總在他的心頭徘徊,他不相信意大利人會真地在這場震撼全世界的巨大動蕩中涉身事外。在他看來,墨索裏尼不過是在等候一個合適的機會,一個比1915年5月23日(一戰意大利的參戰日)更好的時機,以便意大利最終可以戰勝國的身份參與戰後的分贓。如果,墨索裏尼保持它一貫的“先知屬性”,弗朗哥自然不會介意追隨意大利一起投入這場戰爭。但是,如果這次墨索裏尼壓錯籌碼了呢?難道上帝總會站在墨索裏尼的一邊嗎?
作為一名心腸狹隘的暴君,弗朗哥不會讓別人決定他的命運。所以,他必須在意大利人將他們拖入世界大戰前,結束這場該死的內戰,隻有這樣弗朗哥才有機會把握主動。一個完整的西班牙,可以不考慮如何報答墨索裏尼和希特勒對他的援助,也可以不顧忌英法政府左翼政黨對他的敵視態度,而僅僅從西班牙人的立場上考慮他們的決定。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當弗朗哥得知意大利人要拖延一個多月的時間,到11月30日才會在比利牛斯山區發起攻勢時,憤怒的他拔槍擊碎了一個墨索裏尼送他的古董花瓶。他知道自己必須甩開意大利人,在手頭的兵力允許範圍內做些什麼,以盡快結束這場已經讓西班牙流了太多血的內戰。拿破侖時代後,已經沒有人可以把他們的意誌強加在西班牙人的頭上了。
經過與自己心腹將領的討論,最後他選擇了梅諾卡島作為目標。從地圖上看,巴利阿裏群島猶如一串籬笆,護衛著西班牙地中海一側東部的海岸線。在西班牙內戰爆發後,弗朗哥的部隊很快控製了巴利阿裏群島中的除了梅諾卡島以外的所有島嶼。此後,因為共和國的海軍一直掌握著製海權,所以弗朗哥的部隊一直無法攻占該島,這就好像在籬笆上留下了一個缺口一樣。現在,弗朗哥認為該是將籬笆紮緊的時候了。控製了該島,就徹底地控製了巴利阿裏群島,那麼以後來自法國的貨船想要再駛往共和國控製下的港口,就要問問巴利阿裏群島上大炮同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