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節、宿命(6)(1 / 2)

1940年12月27日早上8點,冰島南部的呂特角半島以南50海裏的海域,太陽已經早早從水天一線處升起,但是海麵上的薄霧已經籠罩著一切。五天前,從斯卡帕灣出發的英國皇家海軍輕巡洋艦波拿文切號(Boure)此時正由北向南行駛著。波拿文切號是屬於黛朵級,是一款1936年開始建造的防空巡洋艦,標準排水量5600噸,最大航速32.25節,擁有10門133mm主炮。

2個月前,當預料到亞曆山大的淪陷將是不可逆轉後,丘吉爾首相要求地中海艦隊的所有軍艦撤回本土。於是,波拿文切號和其他原來隸屬於地中海艦隊的軍艦,沿著蘇伊士運河、紅海、厄加勒斯角、佛得角,繞過整個非洲,航行上萬海裏,回到了英國本土。可還沒等他們有時間稍微休整一下,新任務的命令就被送到了艦長魯德克的手裏。

從11月中下旬開始,英國人就從德國海軍方麵激增的電訊裏聞到了危險的味道,盡管此時,英國方麵還無法像上次大戰時那樣輕易地破譯德軍的密碼,但是英國人已經大致判斷出來玩德國人可能的“大動作”,並開始著手歡迎德國“客人”的準備工作。

現在,拿文切號巡洋艦正在執行冰島-法羅群島之間的巡邏任務,就是英國為德國海軍準備的第一個“歡迎儀式”。這是波拿文切號條巡洋艦第一次執行這個任務,艦上的瞭望員與其說是在搜尋敵艦,還不如說是將大部分的注意力用在觀賞者北海的美景:東方的海麵上,一輪紅日懸掛在空中,晨霧尚未完全散去,將朝陽的光輝顯得一片朦朧,將四周的海麵渲染成一片金色。海上的日出這樣的景色對於艦上的官兵已是司空見慣,但是北海的日出,畫麵太美,還是讓人不得不停下手頭的工作,駐足觀望。但是,哪怕隻花了一小部分的注意力,拿文切號上的一名資深瞭望員還是在朝陽下的薄霧裏發現了一絲異樣。

冬日裏的北海陽光雖然已經不能用刺眼來形容,但是依舊在一定程度上幹擾著瞭望員目視識別能力,不過瞭望員還是發現了在太陽底下的金色海麵上似乎有些不自然的陰影在晃動。瞭望員急忙端起安裝有濾光鏡片的望遠鏡,雖然迎著陽光依舊無法仔細分辨,但是他可以肯定並且確定的是,那是一條船的輪廓。在其後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裏,陰影被薄霧若隱若現地籠罩,最終消失在水天一線之間。瞭望員馬上明白過來,那的的確確是一條船,一條正在和他們捉迷藏的船。他馬上向艦長報告了這一情況。

魯德克艦長接到瞭望員的報告,他馬上問道:“雷達上有什麼嘛?”

“沒有,艦長,雷達這東西就是這樣,時不時給你送點驚喜,可到你真正需要它的時候,它又不幹了”,副艦長回答道。

盡管不能確定什麼,甚至不能確定那個陰影是不是瞭望員的幻覺,魯德克艦長還是決定加速衝上去看個究竟,哪怕就在一個月前的11月23日,剛剛發生過“拉瓦爾品第”號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