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暴富的機遇(1 / 3)

第二十二章 暴富的機遇

就在劉湧展望未來,盤算著下一步的商業計劃時,一名有資格載入世界曆史史冊的偉大人物,非常及時地給劉湧提供了一次暴富的機會。這人是誰呢?就是前蘇聯的最後一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

也許大家還記得,前蘇聯正式宣布解體的時間是1991年12月25日。其實,早在1990年3月,立陶宛就已經脫離了蘇共中央政府,宣布了獨立。繼立陶宛之後,蘇聯的各個加盟共和國陸續展開了獨立運動,為後來的蘇聯解體、獨聯體誕生奠定了基礎。由於當時蘇聯國內的輕工業產品極度匱乏,在1990年11月30日,時任蘇聯總統的戈爾巴喬夫簽署了一項法令,開禁了中蘇兩國之間邊民的自由貿易。一夜之間,成千上萬的蘇聯“倒爺”湧入了中國境內。

這些蘇聯倒爺手裏有美金,可在那時的蘇聯,手裏有美金你也沒地兒花。正好那時中國有著大批雖然劣質但卻廉價的輕工業品沒有銷路,比如服裝、食品、日用品等等。一家人有錢沒貨,另一家人有貨沒錢,這兩家人碰到一起就是幹柴烈火了。一車皮牛肉罐頭可以換來一架安-24飛機,就是那個年代中蘇倒爺們聯手締造的一個神話。

1990年12月初,蘇聯倒爺的先頭部隊抵達了沈陽,劉湧這輩子的第一個暴富機會,終於來了。

在前蘇聯,能當一個國際倒爺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初的這批“國倒”基本上來自兩種地方:一是前蘇聯外交部門的官員,因為政局動蕩,很多外交官都失業了,於是這些人利用自身優勢,當了倒爺。還有一種倒爺來自前蘇聯的外貿係統,蘇聯和咱們中國一樣,也有類似外貿局、外貿公司這樣的官辦機構,後來這些外貿機構都被裁撤,從業人員也就加入了倒爺大軍。

1990年12月8號,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此時的沈陽已是天寒地凍,一片冰雪世界。劉湧這天早上九點多才來到國際服裝城,一到那兒他就發現服裝城裏來了一大幫高鼻深目的老毛子。這些老毛子有的嗚哩哇啦說俄語,有的竟然能說標準的普通話。劉湧也沒太過在意,他想可能是外國來的考察團之類的,準備趁機買點中國貨帶回去。

等到了十點鍾,劉湧打開鋪麵,剛剛把貨擺出來,這時有四個老毛子來到了劉湧攤位前。這四個人首先是仔細查看皮西裝的質量、做工,看了看大概覺得滿意,他們又用俄語互相商量了一陣子,然後其中一個用流利的普通話問劉湧的皮西裝賣多少錢。在廣州的時候劉湧就與外國人做過生意,他知道這些人不太愛用人民幣,基本上都是用外彙券或者美金。想了想後,劉湧報了個價格,兩百美金一件。

聽了報價,四個老毛子互相嘀咕了一陣子,然後又說他們要大量進貨,要求劉湧給一個批發價。劉湧便問他們準備要多少件。老毛子又嘀咕了一會兒,說他們四個每人要一百件。其時劉湧手中的存貨一共還剩五百來件,即使價格低一點,如果能一下子賣掉四百件,那麼再進一批貨春節前都能賣的完,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啊。

劉湧沒有急著報價,他先拿出一盒三五煙,給四個老毛子每人發了一支,抻了一會兒後劉湧給出一個價格,五十美金一件。其實這個價格隻是一個幌子,劉湧的心理底線是三十美金,他是準備讓老毛子砍價的。可讓劉湧想不到的是,他剛把價格給出,那個說漢語的老毛子就很痛快地說要成交。按照當時的彙率,五十美金大概是四百五十人民幣。

劉湧吃了一驚,按照這個價格,這一筆生意他就能賺十萬,而且以老毛子如此痛快地就願意成交來看,他知道自己的價格可能還報得太低了。不過做生意講的是一個信用,劉湧也不好意思再改口加價。當下雙方點錢驗貨,很快完成了交易。老毛子臨走時,還問劉湧要了名片,說是以後還有來進他的皮西裝。皮西裝在咱們國內雖然不流行,在蘇聯卻是暢銷貨,何況這批皮西裝本就是蘇聯訂購的,無論款式和用料,都是最受當時蘇聯市場歡迎的,所以蘇聯倒爺們對劉湧的貨很有信心,同時對五十美金的價格也很滿意。

送走了這四個老毛子,手裏攥著兩萬美金,劉湧高興之極,正在琢磨著要不要再去河北辛集那家鄉鎮企業進一批貨,這時又來了一幫老毛子,大約七八個人,領頭的還是剛才那個會講普通話的人。這批老毛子乃是剛剛從他們老鄉那兒得到消息,也準備要批發劉湧的皮西裝。可是這時劉湧手裏隻剩下一百來件貨,已經不夠賣了,他當場統計了一下,這第二批倒爺加起來需要一千五百件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