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接通後,韓廣生說道:“馮所長嗎?我是韓廣生。”
“啊,韓處啊,又有啥指示?”
“核實一個事兒,上次你派聯防隊給我送過來一個身上帶槍的家夥,還記得是幾號嗎?”
“啊……這個啊,嗯……記不太清了……稍等會我給你查查……喂,韓處,是1月5號的事兒。”
“能讓抓住這家夥的聯防隊員過來趟嗎?有些細節我還得落實。”
“這好說,馬上讓他過去。”
“嗬嗬,謝謝你馮所。又給你添麻煩了。”
“哪兒的話,您太客氣了。”
……
打這個電話,韓廣生意在試驗馮奇誌的記憶力,既然馮奇誌能不假思索地說出一個月前與劉湧喝酒的具體細節,那麼半個月之前查獲的這個帶槍的人,馮奇誌也應該記得當時的具體時間。可惜馮奇誌根本沒意識到韓廣生打這個電話的真正意圖,撂下電話後,他也沒多想,該幹嘛還幹嘛去了。
結束與馮奇誌的通話,韓廣生心裏已經雪亮了,他已經斷定劉湧與馮奇誌合謀說了假話,隻是他還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證據而已。若是對待一般人,韓廣生完全可以先給他刑拘了再說,隻要把人弄到公安局,三刑五木之下,任憑你鐵嘴鋼牙也沒有用,問出口供是早晚的事情。可是,劉湧和馮奇誌都不是一般人啊,劉湧也當過派出所長,懂法律、懂程序,而且神通廣大,人命案子都能通過檢察院取保,所以沒有鐵證絕對不能動劉湧。馮奇誌更是在職的派出所長、黨支部書記,而按照法律法規,韓廣生根本就沒有權力去調查馮奇誌。
遇到這種情況,若是換做另外一個人與韓廣生易位而處,應該是把案情向上級彙報,聽聽領導的意思,如果領導說嚴查,那麼大概會走公安內部的自查程序,或者走黨組織的紀檢程序,即使沒有證據也可以輕鬆地先拿下馮奇誌,隻要馮奇誌開口交代了實情,劉湧就在劫難逃了。如果領導表態信任馮奇誌,表示要保護自己的同誌,那麼任何程序都不會啟動,一切也就到此為止。至於案子能不能破,正義是否能得以伸張,則不是辦案人應該考慮的,上級領導的意誌,才是辦案人首先應該落實的。但韓廣生不這麼想,他的思路是這樣:在沒有直接證據可以對劉湧和馮奇誌立案調查的情況下,想盡一切辦法去找出鐵證,按照法律程序把案子辦成鐵案,讓誰都無話可說。這就是韓廣生的“鐵驢”性格,遇強愈強,知難而進,絕不退縮。
韓廣生的性格雖然倔強剛強,卻不是魯莽之人,經過仔細考慮,他覺得要想抓住劉湧的馬腳,不能明著來,隻能玩陰的。
當天,韓廣生向主管刑偵的領導提出了成立“12·26專案組”的申請,領導當即批準,又給他從基層抽調了六名警力,連同那三個複轉軍人一共是十個人,成立了“12·26殺人縱火案”專案組。專案組成立後,韓廣生下的第一個命令,就是讓手下的九人分成三組,輪班對劉湧進行全天候監控。這個輪班可不是八小時輪班,因為那時通訊還不方便,公安局搞監控都是十二個小時輪換一班,如果遇到意外情況不能順利交接班,盯梢的人一兩天不睡覺也是家常便飯。
很多朋友可能從電視劇上看到過警察監視某個人,大概覺得暗中監視別人挺刺激、挺好玩的,其實監控是刑偵工作中最苦、最累、最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別的不說,沈陽啊,冬天那是多冷呐,相信生活在黃河以南的朋友沒有感受過零下三十度是個啥滋味,那真的是在戶外撒尿都要拿根棍才行的。二十年來,為了破案,這樣的苦韓廣生吃了無數,但他的意誌從未動搖過,“鐵驢”兩個字實非幸致。但是再強大的人他也有弱點,用不了多久,韓廣生的弱點就將暴露無遺,並且會被劉湧敏銳地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