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馬來西亞人”(1 / 3)

“可憐的馬來西亞人”

既然衝野大叔喜歡說“你們中國人實在太幸福了”,後來我就慢慢學會了一句對付他的話:“你們馬來西亞人實在太可憐了。”因此,我和衝野大叔似乎在不停的矛盾分歧和互不理解之下,達成了某種奇怪的和諧。

在檳城尋找美食是一件勞心費神、吃力還不一定討好的工作,因為前麵兩天我們用早餐、早午餐、午餐、下午茶、晚餐、消夜將古城裏各種攤位、各種食物全都吃了個遍,以至於最後一天實在翻不出新鮮花樣兒來,隻好將眼光放到古城之外。

我們在旅遊信息中心領取了一張檳城美食地圖,頂著大太陽汗流浹背地在七彎八拐的街道上穿行,從東走到西,從南走到北,平均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找到某一家地圖上介紹的餐廳,可那些餐廳不是已經打烊,就是還沒開門,或者就是要吃的東西賣完了。

我餓得頭暈眼花,心情變得異常暴躁,牛脾氣也開始發作,明明經過許多路邊名不見經傳的小餐館,我偏不吃!我非要吃到這張地圖上推薦的某一家餐廳不可!

“檳城不是你們馬來西亞的美食中心嗎?這是怎麼做生意的?遊客要吃東西居然吃不到!”我憤然對衝野大叔抱怨道。前些天都在古城裏找吃的,活動範圍小,這種感覺不強烈,反正這家吃不到,轉身就能吃到另一家。可今天不同,又熱又餓地到處找餐廳,古城外車多人多,實在讓人煩躁。

“馬來西亞的茶餐廳都是這樣啊,有的隻做早餐,有的隻做晚餐,不會全天都開門。”衝野大叔解釋道,“本地人都知道什麼時間該去什麼餐廳吃飯。”

“遊客怎麼辦?”我問,“那些餐廳不是生意都非常好嗎?每次去都要排長隊,他們為什麼不能延長營業時間呢?”

“因為他們的營業時間一直都是這樣規定的啊。”衝野大叔說。

“營業時間不是老板說了算嗎?有錢賺幹嗎不賺?”我納悶,“如果在中國,一家餐廳做火了,老板恨不得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營業。”

“你們中國人實在太幸福了。”衝野大叔說。

“你們馬來西亞人實在太可憐了。”我回應。

在馬來西亞尋找美食,不僅要事先找好地址,還要掐準營業時間,否則很可能撲個空。對於時間緊迫的遊客來說,許多美食更是可遇而不可求,除非有大量空閑時間耗在這兒,否則很難像我這樣偏執狂般地吃東西。

最後我們放棄華人餐廳,找了家地圖上推薦的印度餐廳吃扁擔飯,其實所謂扁擔飯是以前印度人挑著扁擔賣的咖喱飯,現在不再使用扁擔,就跟扁擔沒有半毛錢關係了。謝天謝地,這家印度餐廳居然是24小時營業!太感人了!

“這樣的印度餐廳,我們叫媽媽檔。”衝野大叔向我介紹。

“媽媽檔?”我問。

“是,意思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度人開的餐廳。”

“那他們為什麼24小時營業?”

“因為印度教不吃牛肉,伊斯蘭教不吃豬肉,他們賣的是印度清真食品,三大種族的人都可以來吃,客人多。”

“難怪。”我環視一下餐廳,果然又有包頭巾的馬來人,又有穿紗麗的印度人,當然還有像我們這樣沒有飲食忌諱的華人。

檳城的最後一個晚上,因為衝野大叔有兩張免費兌換券,我們就去看了場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已經是第二次看了。馬來西亞的電影票非常便宜,掛牌價都隻要十幾元人民幣,衝野大叔說他去中國時不能理解,明明中國的電影觀眾數量那麼大,票價理應更便宜才對,為什麼反倒貴那麼多呢?

後來,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你們的放映廳好小哦,而且放的還是膠片,畫質不好,中國早就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