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艱難複興路(一)
如果說,財閥解散是消亡,那麼新的革新力量也在慢慢崛起。美國人要做的是扼殺戰爭的經濟根源,但絕不是讓日本的經濟陷入死亡循環。
在那個異常艱苦的年代裏,依然有很多人超越了戰敗的陰霾和絕望的壓迫,他們剝離掉籠罩在窗口的陰雲,讓陽光肆無忌憚地照射進自己的房間。他們聆聽著天皇沙啞的聲音,開始思考,脫離了國家的監視,我們該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
失敗是美好的
如果說,財閥解散是消亡,那麼新的革新力量也在慢慢崛起。美國人要做的是扼殺戰爭的經濟根源,但絕不是讓日本的經濟陷入死亡循環。
在四大財閥接連被解散之後,日本產業界的各大企業也深感岌岌可危,他們同樣看不到明天和未來。但企業家應該做的是什麼呢?至少在危機的時刻,他們應該站出來,告訴自己的員工,相信未來。
在事情發生了六十多年之後,我重新回望曆史會發現,在那個異常艱苦的年代裏,依然有很多人超越了戰敗的陰霾和絕望的壓迫,他們剝離掉籠罩在窗口的陰雲,讓陽光肆無忌憚地照射進自己的房間。他們聆聽著天皇沙啞的聲音,開始思考,脫離了國家的監視,我們該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
這是全人類心靈深處都能蘊藏的力量,雖然他們可能被強權、戰爭、災難暫時抑製,但他們內心深處永遠向往光明、美好的生活。
對於日本人來說,特別是對於日本商人來說,美國式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他們並不陌生。當年那場震驚世界的“明治維新”運動也是在精英階層的推進之下有序進行的,工業化、民主化、富國強兵、消滅割據和武士,這些過往的思想衝擊在那個年代雖然也遭遇了抵抗,但最終都堅決地貫徹了下來。
而對於“二戰”失敗的日本,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意識更強烈,也更順暢。畢竟,這個民族在悠久的曆史上一直有向強者學習的渴望。
所以,當美國人的民主化改革如潮水般洶湧而來的時候,日本人並沒有感到陌生和無所適從,他們甚至張開臂膀,擁抱戰敗和新未來。
比如,美軍在日本的駐紮並沒有引起社會的恐慌,反而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很多中小企業做起了滿足美國軍人欲望的生意。比如有家小公司,之前一直為日軍生產軍用的鏡頭,等美國人來了之後,這家公司立刻開始轉而銷售迷你照相機,大獲好評。還有的公司一直給日本空軍提供飛機設計圖紙,現在,他們開始給美國人設計摩托車。在日本戰敗的一年後,國內誕生了400多家專門生產口香糖的公司,因為,那是美國人的最愛。
這種軍用企業向民用公司的轉變完全是企業的自發行為,他們在麵臨戰敗的時候,迅速轉型,忘記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偉大使命,開始喜悅萬分地跟在美國人後邊,從過去走向未來。
客觀地說,小公司的轉型還比較容易,幹什麼都是賺錢,可是大財閥和大企業就麵臨了更多的挑戰和困難,他們想渡過難關就不那麼容易了。
當然,就像我們在之前所描寫的那樣,日本商業在遭遇困局和變化的時候,每一家大公司總會有優秀的人物越眾而出,他們憑借出眾的才華,讓自己的企業走向新的征途。
讓人欷歔的是,日本的企業在經曆了國土分裂、資本化改革、戰爭統製和戰敗衝擊這些致命的傷害之後,依舊能存活下來,它們的秘訣到底在哪裏呢?這是一個龐大的問題,窮盡我的一生可能也無法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所以,我隻好從人這個角度出發,告訴大家,這些企業和企業中的人,經曆了怎樣的思想蛻變,書寫了怎樣的複興傳奇。
當天皇宣布投降之後,來自三井物產的豐田副社長赤井久義舉行了員工大會,他麵對一張張沉默、疲憊、驚恐的臉,高聲說:“日本雖然戰敗,但是,五年、十年之內一定會完全恢複。豐田製造的卡車在戰時是必要的,在戰後複興期更是重要的複原工具,所以製造卡車是豐田今後的責任。銘記這一點,我們從今天起,向未來出發吧!”
員工們的熱情被他點燃了,第二天,豐田汽車工廠開始恢複了生產。不過,情況比想象的要複雜得多了,所有人都不可能對戰敗和日本的荒廢熟視無睹。
許多工人要求返鄉,因為他們的故鄉要麼被盟軍炸成焦土,要麼就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災害,親人們食不果腹。
豐田家族知道在這個危急時刻,民心最重要。他們給工人們發放了一筆資金,然後遣散他們回家探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