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虛偽的“東亞新秩序”(二)
財閥,你們等死吧
在“土地改革”大張旗鼓進行的同時,對日本商業影響更大的另一項舉措也在積極展開。這就是消滅壟斷財閥,打破一家公司對一個行業的控製。當時,美國助理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為美國的救世主們提出了要求:“改變使日本產生戰爭意願的現存經濟和社會體係,以使戰爭意願不再繼續。”
11月,駐日盟軍總司令部開始實施這項策略,向大財閥們開炮,強烈要求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散、放棄他們已有的商業帝國。
不過,當時駐紮日本的盟軍司令部認為,強製要求日本解散財閥有悖於民主觀念,所以,麥克阿瑟將軍向大藏省表示,要求財閥們自行解散,不得有誤。
於是,剛剛從戰爭的洗禮中挺過來的財閥們又麵臨著新的危機,他們能讓曆史重演嗎,能像以前一樣轉危為安嗎?
針對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提出的解散財閥,不同的家族領導人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
最先表示同意自行解散的是安田財閥。當時,安田財閥的總掌門是安田一,他是創始人安田善次郎的親孫子。在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傳出要解散財閥的消息的同時,安田保善社的總理事、安田銀行行長武井大助立刻向安田一進言,建議自行解散。
為什麼這個武井大助會提出這個自殺式的提議呢?因為武井大助曾經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而他的一位同學偏巧就在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工作,這位同學告訴武井大助,自行解散隻是幌子,美國人對財閥絕不會手下留情的。
安田一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長歎了一口氣,下令解散爺爺一手創辦的企業。
解散過程是這樣的:安田家族的人全部退出公司管理層,同時,安田直接控股的公司也宣布脫離安田的管理。10月,安田保善社正式宣布,安田財閥解散。
安田一在《解散宣言》上說:“戰敗後的日本,應當摒棄一切的私情,大家應當以一致的步調,向創造新生日本而邁進。”
從安田善次郎創業到安田財閥的解散,整整經曆了60年。
安田一雖然解散了財閥,但他的行動依然受到美國的控製。每隔個把月,他都要向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彙報自己的生活支出。美國人很精細,總是能挑出毛病來,比如電話打多了什麼的。
安田一非常無奈,他告訴美國人,自己的嶽父嶽母都住在外地,電話費自然會很高了。其實,抑鬱難當的安田一內心深處並非死灰一片,他期待著這個不可一世的財閥還能閃耀新的光輝。
三菱財閥從一開始就蔑視美國占領軍的政策,他們的掌門人岩崎小彌太決定跟美國死磕到底,絕不解散三菱財閥。
岩崎小彌太的理由也很充分,因為他作為一個企業家,一直反對戰爭。當日本偷襲珍珠港取得勝利的時候,當全體國民沉浸在野心膨脹的巨大喜悅中的時候,岩崎小彌太在日記中寫道:“真是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聖誕節,他指著桌子上的火雞說:“以後,這些火雞都會成為美國人的食品。”
在戰爭過程中,軍部一直強迫三菱財團提供木材物資,岩崎小彌太告訴自己的下屬:“他們要就給他們,咱們不砍樹,以後也會被美國的飛機轟炸個精光的。”
換句話說,雖然三菱財團也介入了戰爭,但是,你們知道的,作為一個商人,為了保全企業,別無他法,換了你,你會怎樣呢?
後來,戰爭結束了,再後來,駐日盟軍總司令部來了。岩崎小彌太的痛苦也在日益加深,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企業可能要經曆創立以來最慘烈的時期。
那場百分之百可以稱之為浩劫的戰爭,到底誰是真正的罪人?是被愚弄的民眾嗎?是苟且偷生的企業嗎?是下層的農民、軍人和工人嗎?當然不是,真正的罪犯是貴族、軍部和日本龐大政治體係中的政治家們。
所以,當美國人要求三菱解散的時候,岩崎小彌太回應說:“三菱從來沒有做過背叛國家的事情,也從來沒有跟軍部有過勾結。我們做的就是全力改善國民的生活,所以我們從來沒有感覺自己可恥。三菱的股票麵向社會募集,很多國民都是我們的股東。我代表的是全體股東的利益,不能背棄股東對我們的信任,所以,我不能解散三菱。”
應該說,岩崎小彌太在四大財閥裏是態度最強硬的,也是唯一一個敢公開跟聯軍叫板的人。
駐日盟軍總司令部非常憤怒,他們公開發表文章,督促三菱盡快解散,但都被岩崎小彌太拒絕了。最後,大藏大臣澀澤敬三親自做說客,希望三菱能自行解散。岩崎小彌太當時身體不太好,他躺在病榻上說:“自行解散是不行的,除非是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強令我們解散。如果是強令的話,也希望能讓一般股東再分一次紅利。”
澀澤敬三答應他們努力試試。其實,澀澤敬三還有當時的日本首相幣原喜重郎都跟岩崎小彌太有親戚關係,血濃於水。人家也是發自內心地希望三菱能有個美好的未來,才苦苦勸解岩崎小彌太的。
但岩崎小彌太還是不為所動,堅持認為,隻有給所有股東都發了紅利,他才考慮是否解散公司。
這下美國人不願意了,他們立刻成立了一個叫控股公司整理委員會的組織,專門負責解散四大財閥。很快,這個機構發布了解散財閥的命令:四大財閥停止對控股公司的一切所有權;家族人員必須退離自己的職位;控股公司的董事立即下課;各個財閥都不能再對下屬行業行使控製權。
這項嚴厲的措施再也不是停留在自行解散的邏輯之內了。深受打擊的岩崎小彌太住進了醫院。三菱公司召開了最後一次董事會,宣布了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