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公平中給自己創造平衡(2 / 2)

你要展現的是你的能力,偶爾還有你的忠心和絕對服從,不卑不亢才是你應有的態度。領導的心意是需要揣摩的,但即使你揣摩出來的全中,也不能表現出來。同事嫉妒是一定有的,但要看程度,嫉妒到要陷害你的程度,就不得不防。其他的,大可一笑置之。

有好消息告訴領導也有一定的方法:

第一,開門見山,先說結論。不要把時間和精力用來描述你做的事,而應該先把結果告訴他。老總都很忙,用有限的時間報告老總最關心的事,這叫“利益銷售法”。

第二,如果時間允許,再進一步詳細說明過程。報告內容要盡可能簡明扼要,並且記住先感謝別人,再提自己的功勞。

第三,報告完了,切勿立刻求賞,隻要給老總留下好印象即可。否則,老總可能會覺得你太急功近利。

第四,別忘了,除了你的老總,最好同時把好消息告訴你的同事、部屬,讓他們分享,既求得好人緣,又造了“輿論”,讓別人覺察到你的“閃光點”。

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

真正有才者,是不會始終不遇的。如果有人覺得自己真是懷才不遇,那麼不是別的問題,根本問題還是在自己,自己的問題一般有四個方麵:

一是才藝不夠精,即才的成色不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有的人自認為才華出眾,其實還差得遠,真要出現問題,他還真解決不了。許多剛出校門不久的學生常會碰見這樣的問題,總認為領導不重視自己,很想一展身手,然而一旦組織交給任務時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幹;二是盲目認為該怎麼幹,結果一幹就錯。這都是因為他們的才能還不足以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程度。

二是成全才能的要素不具備,大致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第一,缺乏服眾的品德,德是才的資本,厚德方能載物,如果隻有才而缺德,才是很難發揮出來的。

第二,與同事相處不融洽,導致自己才能發揮作用的成本非常高。

第三,與公司環境、文化不能融合,導致自己與組織不合拍。與公司文化對抗,失敗的肯定是自己,這不僅僅是能力大小的問題,而且是自己能否適應和生存下來的問題。

第四,身體健康的原因。

三是自己的才不能與時俱進。這個時代變化得太快了,知識更新和技術更新都非常之快,一個人過去掌握的熟練技能很可能在轉眼之間就無用武之地了,而自己還渾然不覺,到處炫耀自己的才技。

一般人越是年輕時就越感覺懷才不遇,甚至是有才無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一步步地增強,反而越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有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不當皇帝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小”。

呂竹是一家大公司的老總秘書,收入不菲,待遇優厚。可是一想到秘書是個服務性的工作,她就很痛苦。

呂竹本來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本以為找到的是份好工作,沒想到做的卻是端茶倒水的事兒。呂竹的老總是位四十多歲的女性,作為秘書,呂竹要做幫領導擋電梯門、開車門、拎包等小事。出去應酬則要負責點菜,照顧到在場的每一位,所有這些事還要做得不露聲色,不能顯得刻意和笨拙。因為對服務別人感到厭惡,她經常被領導批評。呂竹無奈,每次做得不妥時她隻能扮可愛蒙混過關,女領導倒是很有氣量,隻是批評她是“傻孩子”。

一次,呂竹和領導一起出差住賓館,呂竹及時幫領導開門,本以為自己做得已經不錯了,沒想到領導坐在沙發上不高興了,說:“我也是從你這個階段走過來的,能吃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要成天擺著一副懷才不遇、怨天尤人的苦臉。”

呂竹聽了氣憤極了,覺得特別受侮辱,她當時就有個強烈的念頭——想辭職。但終歸難舍優厚的待遇,況且父母也不同意,最後還是忍了下來,每月依然拿著高薪,過著不快樂的生活。

如果一個人不想換工作,她就麵臨著兩種生活方式的抉擇——一種是滿懷抱怨,不開心地活著;另一種是輕鬆、快樂地麵對,在已有的平台上開辟一個新天地。既然不想改變環境,那麼可以改變的是心態。其實,到底開不開心並不在於環境,而在於自己的抉擇。呂竹正是因為心態受製於環境,所以才會如此地不快樂。如果換個角度看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用“老板身邊不可或缺的人”來定位自己,看到未來的可能性,也許一切都會豁然開朗,當然,這一切也需要通過努力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