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2 / 2)

徐延翰在仙居縣的前任縣令史文進總算走得早,雖然逼死舉人馬真也有他一份,但他於乾隆四十四年就離開浙江了,僥幸逃過一劫。

徐延翰原在仙居縣的頂頭上司、台州知府徐士鑾撤職拿辦,交刑部議處。

劉錄勳“顯係回護黃梅,阻撓欽差調查,且在任時亦有不檢行為”,一並交刑部議處。

孟衛禮因禍得福,並不在浙江一案處理的官員之列,隻以私藏官物的罪名,沒收贓物,降一品。

文中未出現的浙江溫處道道台張裕穀、糧道道台鄭雲,唯福崧之命是聽,暗中監視竇光鼐,且添油加醋,以不實之言上報,迎合上司。所作所為,有礙公正,不合官體,著革職交吏部議處。

按軍機處合議:黃岩縣知縣許文成、永嘉縣知縣馮萬行故意隱瞞虧空,特別是馮萬行,借了漕銀填充銀庫,騙過欽差,實屬可惡。許文成罰議罪銀子兩萬兩。馮萬行本應重懲,但其祖父馮實齋乃兩朝重臣,就是乾隆也一直對其極為推崇,看在其祖父的麵子上,也罰銀兩萬。

這些中下級官吏一個個入獄、流放、撤職,那麼浙江案中的高級官吏和後台極硬的官員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第二任欽差,級別最高的阿桂,在乾隆明發諭旨訓斥之後,革職留任,撤軍機首領大臣之名。但其軍機大臣和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的職務仍然保留,阿桂依然是手握重權,乾隆還是要重用阿桂。不過,經此一案,阿桂在軍機處的地位畢竟有所下降,和珅撿了個大便宜,地位大大上升,已經與阿桂不相上下了。

和珅的弟弟和琳也在此案中得到大實惠,乾隆下旨誇獎道:“和琳雖官職卑小,但此次查案,甚為公正,且頗幹練,終使案情大白於天下,實應嘉獎。”和琳便由工部從五品給事中升任正四品杭州織造,這是個肥得流油的好缺,亦是顯示才能加官晉爵的跳板,和琳從此走上飛黃騰達之宦途。

第一任欽差曹文植,革職留任。副欽差薑晟罰俸半年。

原浙江巡撫福崧,罰得最重。正二品的山西巡撫是當不成了,被革去頂戴花翎,交吏部議處,回到京中後被任命為有職無權的正四品二等侍衛。

福崧的心腹、浙江布政使盛住,後台相當硬,是阿桂和十五阿哥永琰,因此軍機處並未對他怎樣,隻是革去頂戴花翎,調入京中聽用。不久,他被任命為工部右侍郎,仍是從二品,權力也是很大的。

最不可思議的是浙江巡撫伊齡阿。乾隆專門下旨嚴厲訓斥:“伊齡阿對竇光鼐先存成見,因此對黃梅便有了袒護之心。偏聽下屬之言,不察虛實,遽行參奏。又顧慮嚴查黃梅會累及前任福崧,存官官相護之心,而對浙江之案置若罔聞,不能複膺封疆之任。”伊齡阿聽罷聖旨,以為大禍臨頭,不知自己會是什麼結果。哪知乾隆竟下令,調伊齡阿進京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官居正二品,竟比從二品的巡撫還升了一級。伊齡阿又驚又喜,急忙叩頭如搗蒜一般道:“皇上高厚矜全,實為臣所夢想不到。奴才到京後,唯有事事小心,竭盡血誠,勉勤職守,以期仰報鴻慈以萬一。”

第三任欽差,江蘇巡撫閔鶚元算是浙江虧空案中最倒黴的高級官吏了。雖然他在處理此案時,比較秉公持正,並據實上奏。但麵對此案中涉及到阿桂的情節,卻不敢觸動這位通天的高官,審得含糊,奏得曖昧。乾隆以其“並未對阿桂原審不實之處附折參奏”之過,交吏部議處,乾隆朱批道:“阿桂原審如無過錯,朕又何必再派你去重審?”閔鶚元兩頭受氣,雖然最後隻是讓他寫了個謝罪折子,但也將他氣得夠嗆。

福岜是浙江按察使,是管理刑名、司獄和囚犯的。明麵上與此案幹係不大,因此仍留任原職。

跟隨竇光鼐辛苦查案的幾位功臣,並未得到應有的獎賞。

王義錄仍是正六品門千總,不過是授了實職,帶了兵。

李大鼎由浙江正五品學政副使調任京官,任命為從四品光祿寺少卿。